指风和燥相结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胁痛、皮肤干涩,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等。治宜润燥清肺,兼以疏风。
病证名。《难经·五十七难》:“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后世多认为属寒。治宜温中散寒,可用干姜附子汤等方。参见寒泄条。
①人体部位名。在外踝直上三寸许的腓骨凹陷处。《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直下抵绝骨之端。”腓骨在此突然陷下如尽,故名。②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悬钟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②阳辅穴别名。出《素
【介绍】:见翁仲仁条。
病名。是一种发作时常有意识障碍,肌肉痉挛,感觉和行动异常的病证。多因小儿形气未充,神志未定,如被惊恐,或风邪外感,或痰热、食积所伤而引起;亦有由于妊母受惊,得之于先天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痫者
经穴名。代号SJ7。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之郄穴。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之桡侧缘;或于支沟穴尺侧约一横指取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
【介绍】:清代医生。字世瞻。履贯生平未详。著有《脉贯》一书(1711年刻行)。
①指温病中温邪挟痰湿,或湿热之邪滞留三焦气分。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再论气病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邪留三焦,则气机受阻,水湿不得正常通调而滞
证名。又名善忘、健忘。《诸病源候论·多忘候》:“多忘者,心虚也。心主血脉而藏于神。若风邪乘于血气,使阴阳不和,时相并隔,乍虚乍实,血气相乱,致心神虚损而多忘。”详健忘条。
病证名。①指胃肠阴寒固结,或精血亏耗,大肠干燥所致的便秘。见《兰室秘藏·大便燥结门》。《医学入门·燥结》:“不能食,脉弦微者,为阴结。”《景岳全书·杂证谟》:“阴结证,但察其既无火证,又无火脉,……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