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名痘夹疹。痘疮夹有痧子的证候。《医宗金鉴·幼科》:“痧亦疹类,但形如粟米,尖圆白硬,内含清水为异。此亦热毒所发,往往夹痘而出,宜于疏散,以荆防败毒散主之。”
眼科病证。出《诸病源候论》卷廿八。指宿翳之色白而厚者。《审视瑶函》卷三:“(凝脂翳症)待长大而蔽满黑睛者,虽救得珠完,亦带疾矣。治后,珠上必有白障,如鱼鳞圆状等翳,终身不能脱,若结在当中,则视昏渺耳”
大腿。《素问·金匮真言论》:“病在肾,俞在腰股。”
【介绍】:清代医家。字伦青。湖南衡山人。因得到其外祖父王慎微秘传的白喉验方,因而长于治疗白喉,并于1882年编撰成《白喉全生集》一书(1883刊行)。
病证名。亦名经行声瘖,经来音哑。指每逢经行,声音嘶哑,甚至失音,经净后恢复正常的病证。多因肺肾阴虚,肝肾阴虚所致。若素体阴虚,经行之际,经水下泄,致肾水不能上承,肺失濡润,声门失畅,症见经引音哑、咽喉
3卷。明·兰茂撰。约撰于十五世纪中期。系论述云南地方草药的专著。原书初刊本已佚,现存有清代务本堂刊本及《云南丛书》本二种,对于所述药物及内容均有不少改动。其中《云南丛书》本共收药物279种,大致属于我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炒白术五钱至二两,炒干姜、肉桂各一至二钱,陈皮(酌用或不用)。水煎服。治饮食偶伤,或吐或泻,胸膈痞闷,或胁肋疼痛,或过用剋伐之药,致伤脏气,有同前证,而脉息无力,气怯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即痛泻要方,见该条。
同阙。《灵枢·五色》:“阙中者,肺也。”详阙条。
①见《吴普本草》。为决明子之别名。②见《神农本草经》。为青葙子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