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代医生。字若霖。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先祖在当地以小儿科闻名,鸿绪也精通医术。撰有《内经纂要》一书,已佚。
病证名。出《济生拔粹·田氏保婴集》。秋初之际,湿热伤及脾胃,致运化失常,发生泻泄;湿热下注,蕴积肠道,腹痛即泄,或里急后重,便脓血者,则成痢疾。如症见泄泻灼肛气秽,粪色黄褐,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者,为湿
出《神农本草经》。为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上海饮片炮制规范》。即桂丁,详该条。
出《金匮要略》。为冬葵子之简称,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峻明。履贯未详。撰有《金匮要略正义》(又称《金匮读本》)。
经外奇穴名。位于大腿伸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平臀沟下2.5寸处。正当股外侧皮神经,深部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及神经的分支。主治下肢麻痹,瘫痪,疼痛,腰痛,膝关节痛,腹股沟淋巴结炎等。直刺或斜刺1
即马应龙眼药,见该条。
耗散的元气。《灵枢·终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
病名。亦称疟后黄。指患疟疾所致的发黄。即疟疾反复发作所致的贫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疟黄者,面色萎黄,憎寒壮热,头痛不止,口干多渴,四肢羸瘦,不能饮食,或好或恶,进退不定。”治宜截疟为先,如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