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钱乙

钱乙

【生卒】:约1032~1113

【介绍】:

北宋著名儿科学家。字仲阳。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幼年是个孤儿,由姑母收养,成人后随姑父吕氏学医,由于刻苦钻研,重视临床实践,成为杰出的儿科医家。在山东一带颇享盛名。后于1078~1085年(元丰年间)先后治愈长公主及皇子病,授予翰林医学,并曾任太医丞。后因病辞退。钱氏专业儿科六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对一些常见小儿病如惊风、吐泻、咳嗽天花麻疹等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均有进一步的发展。又根据小儿病理特点,总结出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治疗上主张柔润的原则,强调补泻需同时进行。不拘泥于古人的经验,善于化裁古方和创制新方,如治痘疹初起的升麻葛根汤,治小儿心热导赤散,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异功散,以及治肾阴不足六味地黄丸等均有较好的疗效,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和应用。其理论、临床经验和医案,经阎孝忠加以整理,约于1114年(政和四年)编成《小儿药证直诀》,对我国儿科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 黑靥子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生于皮肤上的呈褐色或淡黑色上斑点,约针头乃至绿豆大,略高出皮面。多散发于面、颈或手背等处。治疗可外用风化石灰30克,石硷15克,共为细末,加水少许调成糊状,以签蘸药点靥子上,

  • 并裆

    练功方法。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推拿学》。两足并拢,足跟微向外,两手微向后伸,挺肘翘掌,掌心朝下,四指并拢,拇指外分,两目平视。

  • 黄色比吉经函

    藏医书。比吉·赞巴希拉著于八世纪中叶。全书以论述人体解剖测量、脉诊的技术为主,兼论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此书著成后,由作者献给藏王赤松德赞,改名为《佑王长寿经》,珍藏于王宫内,已佚。

  • 络俞

    有浮络显露部位的腧穴。《素问·诊要经终论》:“夏刺络俞,见血而止。”

  • 丹诀

    炼丹的方法。晋·干宝《搜神记》:“有人入焦山七年,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盘石。……积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诀。”

  • 岁露论

    《灵枢经》篇名。杨上善:“露有其二,一曰春露,主生万物者也;二曰秋露,主衰万物者也。今岁有贼风暴雨,以衰万物,比秋风露,故曰岁露焉。”本篇主要论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文中首先介绍疟疾的病机和症状。同

  • 经行抽搐

    病证名。指经行肢体麻木抽搐,经后即消失。多因血虚与风痰所致。血虚多由素体血虚,营卫失和,筋失所养,症见全身麻木抽搐,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治宜养血和营,佐以舒筋止痉,方用十全大补汤加白僵蚕,钩藤、鸡血藤

  • 肱(gōng 工)

    ①上臂。从肩到肘的部分。近代一般取此义。②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③上肢从肩到腕的部分。《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自肩下至手腕,一名肱,俗名肐膊。”

  • 苦皮树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

  • 大肠手阳明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手阳明大肠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