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名。共6种,《脉赋、脉诀、真刘三点脉诀》(原题晋·王叔和等撰)、《用药歌诀》(不著撰人)、《药性赋珍珠囊》、《伤寒活人指掌提纲》(元·吴恕撰)、《诸病论》(不著撰人)、《难经》。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蚕豆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串雅内编》。指风痰阻闭经络而引起的惊厥。多因患儿痰湿偏盛,蕴于肺胃,复为外邪所犯,或饮食所伤,邪从热化,热郁生风,风痰上扰,窜及清窍,则牙关紧闭,双目上窜;扰及经隧,则四肢抽搐。体实者,宜
切诊部位之一。即趺阳脉。《素问·至真要大论》:“冲阳绝,死不治。”见趺阳脉条。
病名。指感受暑热,传入肠胃而致的疾病。见《丹溪心法》卷一。《医林绳墨》卷一:“冒暑者,其人元气有余,但不辞辛苦,暑热冒于肌表,而复传入于里,以成暑病也。是则腹痛水泻,口渴欲饮,心烦躁热,胃与大肠受之,
病证名。脾气虚弱导致湿热郁滞而致的黄疸。《幼幼集成》:“盖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必不生黄,惟其脾虚不运,所以湿热乘之。”黄重者利湿清热,用茵陈五苓散;黄稍退,即速健脾。若面目俱黄而带虚浮,宜补脾健胃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房劳。详该条。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由于受孕后血虚有热,气郁化燥、膀胱津液不足,肺气失于通调,致小便难而不爽。《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者,血虚生热,津液伤而气化斯不利
病名。见《此事难知》卷四。即大头瘟。《医碥》卷三:“大头痛,头肿如斗,俗云大头瘟。天行疫气所发。”详见大头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