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药性赋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治准绳·幼科》集六方。紫河车一具。分作五至七块,用白糯米三合,合水淘净,入锅内同炒,米黄为度,为细末,每服五分至一钱。治气血俱虚,痘疮灰白色,不灌脓回浆者。
促发灸疮和保护疮面的膏药。据《医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诀》载:以黄芩、黄连、白芷、金星草、乳香、淡竹叶、当归、薄荷、川芎、葱白各等分,用香油煎药去渣,再下铅粉熬成膏,专贴灸疮。日换1次。
小儿诊法之一。诊察食指掌面的表浅小静脉。幼儿皮肤薄嫩,指纹比较明显,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切诊。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水镜图诀》,是从《灵枢》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主要是观察指纹的颜色和
①见《安徽中草药》。为石香薷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石荠苧之别名。各详该条。
古病名。指一种食后即饥,胃脘疼痛的疝气。《诸病源候论》卷二十:“阴气在内,寒气客于足阳明、手少阴之络,令食竟必饥,心为之痛。故谓之饥疝。”
见《中药材手册》。为覆盆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妊娠24周后,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并兼有头痛,眩晕,呕吐,眼花,上腹不适,视力障碍或血压收缩压在160毫米汞柱以上者称为先兆子癎。多因平素肾阴虚,妊娠后肾阴更虚,肝阳上亢,或阴损及阳,脾肾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膻中,见该条。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肩胛部者。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太阴疽、肩后疽。多因手太阴肺经积热所致。治宜内服仙方活命饮加桔梗、黄芪、升麻;或选用夺命丹、黄芪木香散。余证治见有头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