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由筋痹发展而成。亦有称为筋痹者。《素问·痹论》:“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圣济总录·诸痹》:“肝痹。……肝之合,筋也。故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则舍于肝也。”《症因脉治·肝痹》
病名。外痔之一种。见《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直肠疾病》。症为肛门部皮瓣赘生,有异物感,无痛痒,但热邪盛时则痛而肿胀。一般不需治疗。疼痛时可用薰洗法。余参外痔条。
痰带青而多泡沫,多为肝经风痰;痰多白沫,无力作咳,咳则气促,多属肺虚。
五疸之一。多因房劳伤肾,瘀血内阻所致。《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症因脉治·黄疸论》:“女劳疸之症,发热恶寒,膀胱急,小腹满,
见《苏州本产药材》。即紫梢花,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脐中。见该条。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三十六荡之别名,详该条。
见《疫喉浅论》。即竹茹石膏汤第二方,见竹茹石膏汤条。
痰证之一。因痰气阻滞胸腹所致。《重订通俗伤寒论·挟痰伤寒》:“中满腹胀,上气喘逆,二便不利,甚或面肢俱肿者,此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也,名曰痰胀。先当去郁陈莝,经验理中消胀丸为主。继则视其喘肿胀之进退,酌量
病名。出《素问·痹论》。肝痹、心痹、脾痹、肺痹、肾痹的总称。详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