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南天竹梗

南天竹梗

《中药大辞典》:南天竹梗

药材名称南天竹梗

拼音Nán Tiān Zhú Gěnɡ

出处《纲目拾遗》

来源小檗科植物南天竹茎枝

化学成分茎含木兰花碱、小檗碱、药根碱、蝙蝠葛碱、南天竹碱、南天竹碱甲醚、南天青碱、异波尔定碱,而未发现有南丁宁碱。

药理作用小檗碱见"黄连"条。南天竹碱见"南天竹子"条。

功能主治《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止喘,兴奋强壮。"

复方治目亦疼痛:南天竹梗五钱,路边荆、马兰、冬桑叶各三钱。水煎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南天竹梗

药材名称南天竹梗

拼音Nán Tiān Zhú Gěnɡ

英文名Stem of Common Nandina, Stem of Heavenly Bamboo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andina domest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右采,除去杂质及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南天竹常绿灌木,高约2m,茎直立,圆柱形,丛生,分枝少,幼嫩部分常红。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叶通常为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cm,小叶3-5片,小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1.5cm,先端渐尖,基闻楔形,全缘,两面深绿色,冬季常变为红色。花成大型圆锥花序,长13-25cm,花直径约6mm,萼片多数,每轮3片,内两面三刀轮呈白色花瓣状;雄蕊6,离生,花药纵裂;子房1室,有2个胚珠,花柱短。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或有时黄色,直径6-7mm,内含种子2颗,种子扁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疏林及灌木丛中,多栽培于庭院。

资源分布:分布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南天竹茎含南天竹种碱(domesticine),南天竹种碱甲醚(O-methyldomesticine),小檗碱(berber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编幅葛任碱(menisperine),南天竹碱(nandinine),异波尔定碱(isoboldine)及南天青碱(nandazurine),去氢南天宁碱(dehydronantenine),清风藤碱(sinoacutine),N-去甲南天宁碱(N-nornantenine),羟基南天宁碱(hydroxynantenine),荷叶碱(nuciferine),去氢异波尔定碱(dehydroisoboldine),掌叶防已碱(palmatine),黄连碱(coptisine),非洲防已碱(columbamine),芬氏唐松草定碱(thalifendine),芬氏唐松草亭碱(thalidastine),5-羟基小壁碱(berberast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去四氢碎叶紫堇碱(groenlandicine)。

药理作用小檗碱见黄连条。南天竹碱见南天竹子条。

性味辛苦;性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降逆气。主湿热黄疸;泻痢;热淋;目赤肿痛;咳嗽;膈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止喘,兴奋强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土中闻

    药材名称土中闻拼音Tǔ Zhōnɡ Wén别名鸡脚参、象牙参、鸡脚玉兰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姜科植物土中闻的根。秋季采挖。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有粗壮肉质的根茎,5~6

  • 芭茅

    药材名称芭茅拼音Bā Máo别名竿青、竿芒。出处本品《纲目》始载之,在“白茅”条下云:“芭茅丛生,叶大如蒲,长六七尺,有二种,即芒也。”又云:“五月抽短茎,开花如芒也。”所述乃本种,即芒草中具有短穗的

  • 驴断肠

    药材名称驴断肠别名透骨草、白拉拉秧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芹叶铁线莲Clematis aethusaefolia Turcz.,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收,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止痛。用于风

  • 滇獐牙菜

    药材名称滇獐牙菜拼音Diān Zhānɡ Yá Cài别名走胆药、肝炎草、青叶胆、青鱼胆(《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为龙胆科植物滇獐牙菜的全草。秋末、冬初采集。洗

  • 刺瓜

    药材名称刺瓜别名乳蚕、小刺瓜、野苦瓜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刺瓜Cynan chum corymbosum Wight [Cyathella corymbosa (Wight) Tsiang et Zh

  • 麦麸草

    《中药大辞典》:麦麸草药材名称麦麸草拼音Mài Fū Cǎo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荨麻科植物细野麻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直立,疏生短伏毛,常分

  • 南方红豆杉

    药材名称南方红豆杉拼音Nán Fānɡ Hónɡ Dòu Shān别名海罗杉、美丽红豆杉来源红豆杉科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Rehd. v

  • 大沙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沙叶药材名称大沙叶拼音Dà Shā Yè别名大叶满天星来源茜草科大沙叶属植物满天星Pavetta hongkongensis Brem.,以全株、根、叶入药。

  • 短柄枹栎虫瘿

    药材名称短柄枹栎虫瘿拼音Duǎn Bǐnɡ Fú Lì Chónɡ Yǐnɡ别名青杠转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短柄枹栎带虫瘿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ercus glandulifera Bl

  • 越橘果

    《中药大辞典》:越橘果药材名称越橘果拼音Yuè Jú Guǒ出处《吉林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的成熟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越橘叶"条。药理作用参见&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