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筋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筋菜
药材名称岩筋菜
拼音Yán Jīn Cài
来源岩梅科岩筋菜属植物岩筋菜Berneuxia thibetica Decne.[Shortia thibetica (Decne.)Frach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散寒,平喘。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哮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2~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岩筋菜
药材名称岩筋菜
拼音Yán Jīn Cài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岩梅科植物白奴花的全草。夏、秋采全草,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20厘米。根茎扭曲或具短的地上茎,顶端具狭卵状披针形的鳞片。叶基生,革质,倒卵状匙形,长6~10厘米,全缘,有网脉,上面绿色,下面白绿色,两面光滑;叶柄粗壮,带红色,基部半抱茎。花为总状花序式的头状花序,顶生;有线状披针形的小苞片;花梗细长,稀被短曲柔毛;萼有鳞片状的苞片,5深裂;花冠5裂,裂片倒卵形,全缘,覆瓦状排列;雄蕊5,另有5枚退化,匙形,被毛,雄蕊合生成一环,生于花冠的基部;子房上位,3室,花柱1,柱头盘状。蒴果。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木林中阴暗处。分布西藏、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散寒,平喘。治感冒风寒咳嗽,劳伤,哮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岩筋菜
药材名称岩筋菜
拼音Yán Jīn Cài
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岩梅科植物岩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neuxia thibetica Decne.[Shortia thi-betica (Decne.)Franch.;Berneuxia yunnanensis L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5cm。根茎长,近直立,粗3-4mm,有宽卵状鳞片,顶端发出6-10片成莲座状的叶丛。叶基生;叶柄与叶片等长或略超过叶片;叶片革质,倒卵状匙形,长约5-10cm,宽2.5-3.5cm,先端宽钝形,有凸尖,向基部渐狭成狭楔形并下延于叶柄,无毛,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叶脉两面不甚明显,全缘。花葶长往往几等于叶,花后伸长,有花8-12朵,成伞形总状花序;花梗长6-11mm,常带红色,有短硬毛,基部有1大苞片,中部有2小苞片;花白色,两性;萼片5,卵形,长4-5mm,宿存;花冠钟状,5深裂,裂片舌形;雄蕊5,花丝颇宽,下都有微睫毛,与花冠裂片对生;子房扁球形,3室,花柱单一,长等于花冠(在果期伸长到9mm)蒴果圆球形,直径3mm,包于萼内。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有岩筋菜素(berneuxin),21-巴豆酰基玉蕊皂甙元(21-tigloylbarringtogenol)C,2α,3α-二羟基熊果酸(2α,3α-dihydroxyursolic acid)和2α,3β-二羟基熊果酸(2α,3β-dihydroxyursolic acid)[1]。
根中含有猫眼草黄素(chrysosplenetin)B,22,23-二氢菠菜甾酮(22,23-dihydrospinasterone),菠菜甾醇(spinasterol)及22,23-二氧菠菜甾醇(22,23-dihydrospinasterol)[2]。
性味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活血通络。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