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石面枇杷

石面枇杷

药材名称石面枇杷

拼音Shí Miàn Pí Pá

英文名dictyoneura Paraboea

别名大还魂、吊气还魂、山枇杷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网脉旋蒴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aboea dictyoneura( Hance)Burtt[Boea dictyoneura Hance]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网脉旋蒴苣苔,多年生无茎草本。根状茎粗壮,长1.5-2.5cm。叶基生;叶片长圆形、狭长圆形,长7-14cm,宽1.2-4.5cm,先端尖,基部渐下延成柄,边缘具不整齐的疏锯齿,上面被绵毛或近无毛,下面密被褐色毡毛,侧脉5-6对,细脉网结。花序3-5,从叶丝中抽出,每花序具多花;花序梗长14-17cm;苞片2,长约1cm,被白色绵毛;花萼5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外面被白色绵毛;花冠淡紫色,长1.2-1.5cm,直径约1cm,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卵圆形,下唇3裂,裂片相等;雄蕊2,花丝着生于花冠近基部,退化雄蕊3;子房狭长圆形,长约6mm,花柱上部弯曲,柱头1,头状。蒴果线状长圆形,长2-3cm。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800m的石山林中或林边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

性味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主跌打骨折;血瘀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或全草:味微苦、辛、性温,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蚕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蚕药材名称石蚕别名石上藕来源兰科斑叶兰属植物偏花斑叶兰Goodyera secundiflora Lind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甘、淡、微涩,凉。功能

  • 炮仗筒

    药材名称炮仗筒拼音Pào Zhànɡ Tǒnɡ别名泡掌筒、空心草、猴橘子、金鸡一把锁、鬼竹子来源忍冬科炮仗筒Leycesteria formosa Wall. var. gland

  • 木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豆药材名称木豆拼音Mù Dòu别名豆蓉、山豆根、扭豆、三叶豆、野黄豆来源豆科木豆属植物木豆Cajanus cajan (L.)Millsp.[C. flavu

  • 白肚

    药材名称白肚拼音Bái Dù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酒葡萄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labrusc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根及茎洗净,切片,叶切碎,鲜用或晒干。原形态酒葡萄落

  • 五色梅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色梅药材名称五色梅拼音Wǔ Sè Méi别名马缨丹、红彩花、头晕花、如意花来源为马鞭草科马樱丹属植物五色梅Lantana camara L.,以根或全株入药。

  • 沙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七药材名称沙七别名白小黄来源蓼科沙七Rheum delavay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消炎,止血生肌。主治肺热咳嗽,咽喉疼痛,大便下血

  • 对马耳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对马耳蕨药材名称对马耳蕨拼音Duì Mǎ ěr Jué来源蕨类鳞毛蕨科对马耳蕨Polysticum tsus-simense (Hook.) J. Smith,

  • 鬼羽箭

    《中药大辞典》:鬼羽箭药材名称鬼羽箭拼音Guǐ Yǔ Jiàn别名黑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幼克草、克草(《南宁市药物志》),黑骨草、羽箭(《广东中药》)。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玄参

  • 香胶木叶

    药材名称香胶木叶拼音Xiānɡ Jiāo M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假玉桂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tis cinnamomea Lindl.ex Planch.[C.philipens

  • 栀子根

    药材名称栀子根拼音Zhī Zi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原形态山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