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线叶金鸡菊

线叶金鸡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线叶金鸡菊

药材名称线叶金鸡菊

拼音Xiàn Yè Jīn Jī Jú

别名大金鸡菊、剑叶波斯菊

来源菊科线叶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南方有栽培。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化瘀消肿,清热解毒。主治刀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绒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线叶金鸡菊

药材名称线叶金鸡菊

拼音Xiàn Yè Jīn Jī Jú

别名除虫菊(《贵州草药》)。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线叶金鸡菊。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茎直立,具短绒毛,上部分枝。叶对生,3~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顶端裂片长5~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狭。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径4~6厘米;花梗长10~30厘米;总苞片2列,每列8枚,外列较短;舌状花黄色,先端具2~4浅齿;管状花黄色。瘦果椭圆形。花期5月。

生境分部江苏、广东、贵州等地庭园中有栽培。

化学成分含噢咔类大花金鸡菊甙和查耳酮类线叶金鸡菊甙。

性味《贵州草药》:"辛,平。"

功能主治《贵州草药》:"化瘀,消肿,清热解毒。治无名肿毒,刀伤。"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线叶金鸡菊

药材名称线叶金鸡菊

拼音Xiàn Yè Jīn Jī Jú

英文名leaf of Lance coreopsis

别名除虫菊、剑叶波斯菊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剑叶金鸡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eopsis lanceolat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剑叶金鸡菊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茎直立,光滑或基部被软毛,上部分枝。叶对生;叶片3-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先端裂片长5-8cm,宽1-1.5cm,先端圆钝,基部渐狭,叶柄长。头状花序生于枝端,直径4-6cm,有10-30cm的长梗;总苞片2层,每层8枚,外层较短或几近等长,椭圆状披针形,内层为缘略带白色;舌状花黄色,长1.5-2.5cm,先端具2-4浅齿;管状花黄色。瘦果椭圆形,长约2.5mm;无冠毛。花期5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原产北美。

化学成分花含线叶金鸡菊甙(Leptosin),大花金鸡菊噢弄甙(Lanceolin)[1,2]。

根含1-苯基-1,3,5-庚三炔(1-phenylhepta-1,3,5-tryne),2-苯基-5-(1-丙炔基)噻吩[2-phenyl-5-(1-propynyl)thiopeene][3]。另含生物碱[4]。

药理作用该植特中的1-苯基-1,3,5-庚三炔和2-苯基-5-(1-丙炔基)噻吩110μm浓度可以抑制线早传染[1]。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解热毒;消痈肿。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贵州草药》:化瘀,消肿,清热解毒。治无名肿毒,刀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中华石龙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石龙尾药材名称中华石龙尾别名蛤胆草、华石龙尾、过塘蛇来源玄参科中华石龙尾Limnophila chinensis (Osb.) Me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云南

  • 乌桕

    药材名称乌桕拼音Wū Jiù别名桊子树、桕树、木蜡树、木油树、木梓树、虹树、蜡烛树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乌桕属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以根皮、树皮、叶入药

  • 鸭皂树根

    《中药大辞典》:鸭皂树根药材名称鸭皂树根拼音Yā Zào Shù Gēn别名绒祖刺(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洋梅花刺根(《云南经济植物》)。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

  • 满江红根

    《中药大辞典》:满江红根药材名称满江红根拼音Mǎn Jiānɡ Hónɡ Gēn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满江红科植物满江红的根。功能主治《贵州民间方药集》:"润肺,止咳。治肺痨

  • 苦瓠叶

    药材名称苦瓠叶拼音Kǔ Hù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壶卢的叶。功能主治《滇南本草》:"晒干捣碎为末,盛于磁器内,随身边,或走路口渴,用末一钱入水饮,不中水

  • 苦连翘

    药材名称苦连翘拼音Kǔ Lián Qiáo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多蕊金丝桃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ericum hookerianum Wight et Arn.[Norysca hoo

  • 酥油

    药材名称酥油拼音Sū Yóu别名奶油、牦牛油来源偶蹄目牛科牦牛Poephagus grunniens (L.)[Bos grunniens L.],以乳中炼出的脂肪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西藏。

  • 南天竹

    药材名称南天竹拼音Nán Tiān Zhú别名白天竹、天竹子、天竹、南天烛、山黄芩、钻石黄来源小檗科南天竹属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以根、茎及果

  • 罗望子

    药材名称罗望子拼音Luó Wànɡ Zǐ别名酸角、酸豆、罗晃子、通血图来源豆科罗望子属植物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 L.,以果实入药。春季采,除去种子,晒干。性味甘

  • 雀舌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舌豆药材名称雀舌豆拼音Què Shé Dòu来源豆科雀舌豆Dumasia forrestii Diels,以荚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