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建中汤

加减建中汤

《保命歌括》卷十九:加减建中汤

药方名称加减建中汤

处方小建中汤1剂,加柴胡木瓜各等分。

功能主治吐利转筋,肋下痛,脉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九

普济方》卷二三一引《卫生家宝》:加减建中汤

药方名称加减建中汤

处方黄耆2两或3两,白芍药6两,桂2两,甘草2两,加半夏5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痰盛,渐成劳疾。

用法用量水1盏半,药末4钱,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去滓,入饧少许,再煎饧溶,食前温服。

腹胀者,去枣,加茯苓3两;心忡悸者,加柏子仁3两;潮热者,加柴胡3两;喘者,加五味子3两;自汗,加小麦同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一引《卫生家宝》

《医统》卷三十九:加减建中汤

药方名称加减建中汤

处方人参3两,炙甘草,官桂,白茯苓2两,当归4两,附子(炮)半两,厚朴(姜制)半两,龙骨1两,黄耆3两,麦门冬(去心)3两,白芍药4两,生地黄4两。

功能主治肾虚,津液不能荣筋脉而瘈疭。

用法用量方中炙甘草、官桂用量原缺。

摘录《医统》卷三十九

《医方大成》引汤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六三):加减建中汤

药方名称加减建中汤

处方地黄半两,白芍药3两,甘草1两半(炙),黄耆1两,人参半两。

功能主治伤寒,发热自汗,虚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半,煎服。

摘录《医方大成》引汤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六三)

猜你喜欢

  • 家秘消胀散

    《症因脉治》卷三:家秘消胀散药方名称家秘消胀散处方半夏厚朴枳实香附麦芽楂肉苍术槟榔广皮 干葛神曲莱菔子制法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消积化滞。治肠胃停滞,腹部胀大。用法用量木通、大腹皮各9克,煎汤调服。摘录《

  • 前胡散

    药方名称前胡散处方前胡、子芩、山栀仁、防风、甘菊花、沙参、甘草(炙),各半两。羚羊角屑、麦门冬(去心)、枳壳(麸炒),各一两。石膏(二两)。功能主治治热毒风攻头面,壅热,口干心烦,不欲吃食。用法用量每

  • 姜连丸

    《魏氏家藏方》卷七:姜连丸药方名称姜连丸处方宣黄连(去须)4两,生姜(连皮同黄连炒)4两,肉豆蔻(面裹煨)2两,当归(去芦)2两,罂粟壳3两(去顶蒂,瓤,蜜炒),干姜(炮,洗)1两,阿胶(锉,麸炒成珠

  • 摄魂汤

    药方名称摄魂汤处方生枣仁15克麦冬30克 熟地30克白芍30克当归15克山茱萸15克人参30克茯神15克远志6克巴戟天15克柏子仁9克白芥子6克功能主治治心肾不交,神魂不定,幻觉自身为两。用法用量水煎

  • 金花汤

    《一见知医》卷四:金花汤药方名称金花汤处方黄连、黄柏、栀子、黄芩、半夏、竹沥、姜汁。功能主治心火盛,笑不休。摘录《一见知医》卷四《张氏医通》卷十六:金花汤药方名称金花汤别名金花散处方黄芩、黄连、黄柏各

  • 附桂汤

    药方名称附桂汤处方附子3钱,肉桂1钱,黄柏5分,知母5分,升麻5分,甘草5分,黄耆1钱半,人参7分。功能主治虚寒带下,白带腥臭,多悲不乐,大寒;兼治浊淫。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 雀盲散

    药方名称雀盲散别名炒肝散(《普济方》卷八十三)。处方雄猪肝1叶(竹刀披开)蚌粉9克(如无,以夜明砂代)功能主治治夜盲。用法用量将蚌粉纳入猪肝中,麻线扎,第二次米泔煮七分熟,又别蘸蚌粉细嚼,以汁送下。摘

  • 木防己汤

    药方名称木防己汤别名防己桂枝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处方木防己9克石膏(鸡头子大)12克桂枝6克人参12克功能主治行水散结,补虚清热。治膈间支饮,喘满,心下痞坚,面色熏黑,脉沉紧,得之数十日,

  • 伤损神效散

    药方名称伤损神效散处方马钱子(即木鳖子,去皮)500克枳壳500克制法上二味,浸尿缸内四十九日,取出焙干研末。功能主治止血定痛,消肿散瘀。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如伤未破皮,以酒调敷患处,若破口出血,将药

  • 狸骨散

    药方名称狸骨散处方狸骨(酒炙)1两1分,踯躅(炒)半两,龙骨半两,王不留行半两,当归(切倍)半两,土瓜根半两,鼠姑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鼠瘘,瘰疬,寒热。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温酒调下,日晚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