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归耆汤

归耆汤

医学入门》卷七:归耆汤

药方名称归耆汤

处方当归1钱,黄耆5钱。

功能主治虚火上攻头目,浑身胸背发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活幼心法》卷终:归耆汤

药方名称归耆汤

处方当归身5钱,蜜炙黄耆3钱,酸枣仁(炒,研)2钱。

功能主治痘疮浆足,身凉而汗不止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活幼心法》卷终

《医方类聚》卷一七五引《修月鲁般经》:归耆汤

药方名称归耆汤

处方黄耆1两,当归1两,瓜蒌1两,甘草1两,皂角刺1两。

功能主治痈疽无头,但肿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入乳香酒,再煎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七五引《修月鲁般经》

济阴纲目》卷九:归耆汤

药方名称归耆汤

处方黄耆1两,当归(焙)1两,糯米1合。

功能主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上切细。分4服,水煎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九

《种痘新书》卷八:归耆汤

药方名称归耆汤

处方黄耆(炙)2钱,当归1钱,枣仁1钱,炙草4分,麦曲8分,白术8分,茯苓8分。

功能主治固肌秘腠。主痘疹当靥之时,身凉而汗不止属表虚者。

摘录《种痘新书》卷八

《叶氏女科》卷三:归耆汤

药方名称归耆汤

处方当归1两,黄耆5钱,川芎3钱,益母草2钱,枳壳(麸炒)1钱。

功能主治保产。主难产。

用法用量水1钟半,煎7分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三

《诚书》卷十一:归耆汤

药方名称归耆汤

处方黄耆(炙)1两,当归5钱(酒焙),白芍药5钱,川芎5钱,甘草(炙)3钱。

功能主治伤食,痿黄,洞泄,并痘后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十一

猜你喜欢

  • 胶菀犀角汤

    药方名称胶菀犀角汤处方紫菀、犀角、地骨皮、百部、白芍、丹皮、麦冬、玄参、川贝、茯苓、阿胶、甘草。功能主治劳嗽吐血。摘录《理虚元鉴》

  • 益中活血汤

    药方名称益中活血汤处方黄芪30克,肉桂8克,吴萸10克,丹参15克,乳没各8克,生蒲黄1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芎12克,乌药10克。功能主治补气温中,活血散瘀,消肿生肌。主脾胃虚寒,气滞血瘀

  • 千缗导痰汤

    药方名称千缗导痰汤处方南星3克半夏7个(水泡破皮,分四片)赤茯苓枳壳(麸炒)各3克 皂角(炙,去皮)3厘米甘草(炙)3厘米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痰盛而喘,不能平卧者。用法用量加生姜1块如指大,水煎服

  • 家传加味胃苓丸

    药方名称家传加味胃苓丸处方苍术(制)、厚朴(姜制)、陈皮、白术、猪苓、泽泻、香附(酒浸,炒)、神曲(炒)、白茯苓各等分,炙甘草减半。制法上为末,荷叶煮粳米糊为丸。功能主治导饮消食。主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 啜药散

    药方名称啜药散处方川贝母3钱,竹蜂10只,黄柏3钱,甘草1钱,王瓜霜5分,人中白5分,土牛膝根3钱。制法上为极细末后,加牛黄末1钱,冰片末5分,同研匀,用樽装妥封固。功能主治泄热解毒。主白喉。病人平素

  • 红椹咽方

    药方名称红椹咽方处方椹子(红者)不拘多少。功能主治诸骨鲠在喉不出。用法用量上1味,卧时细嚼,先以咽津,后尽咽滓,用新水吞下。如无新者,只欲红,阴干为末用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 鬼哭饮子

    《博济》卷一:鬼哭饮子药方名称鬼哭饮子处方阿魏1分(使童便磨一处),东引桃枝(小者,捶碎)1大握,甘草(大者)3寸(捶碎),青蒿1大握(如用其子,只用1两半),槟榔1两(为末),葱白2寸(连根)。功能

  • 缓中汤

    《千金翼》卷六:缓中汤药方名称缓中汤处方吴茱萸1升,干姜2两,当归2两,白芷2两,人参2两,甘草(炙)2两,麦门冬(去心)3两,半夏(洗去滑)3两,芍药6两,细辛1两,生地黄1斤(取汁)。功能主治妇人

  • 和中理脾汤

    药方名称和中理脾汤处方当归2钱,熟地(姜汁炒)2钱,白芍(酒炒)1钱半,川芎1钱,陈皮1钱,甘草1钱,黄芩1钱,半夏(姜炒)1钱半,白术2钱,杜仲(盐炒)2钱,茯苓1钱半。功能主治和中理脾,防胎下堕。

  • 杏仁止咳糖浆

    药方名称杏仁止咳糖浆处方杏仁水40ml百部流浸膏20ml远志流浸膏22.5ml陈皮流浸膏15ml桔梗流浸膏20ml甘草流浸膏15ml性状为淡棕色液体;具气香,味甜而带苦涩。炮制上六味,另取蔗糖24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