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新加黄龙汤

新加黄龙汤

药方名称新加黄龙汤

处方细生地15克 生甘草6克人参4.5克(另煎汁90毫升)生大黄9克芒消3克 元参15克麦冬(连心)15克当归4.5克海参(洗)2条 姜汁30毫升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泻热通便。治阳明温病,应下失下,气液两亏,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用法用量水1.6升,煮取600毫升。先用200毫升,冲参汁30毫升,姜汁10毫升,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也;候三至四小时不便,再如前法服200毫升;候六小时不便,再服200毫升。如服200毫升,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一剂,余参或可加入。

备注方中大黄芒消急下燥热以存阴气;人参当归补益气血;麦冬、生地、玄参海参激阴养液;姜汁、大枣甘草固护胃气,调和诸药;桔梗开宣肺气,通调胃肠。全方泻热通便与滋阴益气并行为治,使正气得运,阴血得复,则药力得行,大便可通,邪热自平。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猜你喜欢

  • 连翘败毒饮

    药方名称连翘败毒饮处方连翘山栀羌活元参薄荷防风柴胡桔梗升麻川芎当归黄芩芍药牛蒡子功能主治治发颐。伤寒汗下不彻,邪结在耳后,或两耳下俱硬肿者。用法用量加红花同煎,水煎服。口渴,加天花粉;面肿,加白芷;项

  • 二陈竹茹汤

    药方名称二陈竹茹汤处方熟半夏、白茯苓、广皮、甘草、竹茹、枳壳、桔梗。功能主治痰凝气滞之呃逆,右脉滑大者。摘录《伤寒大白》卷三

  • 三仙散

    药方名称三仙散处方干姜大附子(炮,去皮、脐)官桂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阴症腹痛,手足厥冷。用法用量每服9克,滚酒调服。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 含化止嗽丸

    药方名称含化止嗽丸处方款冬花(炒)1两,杏仁(去皮尖,麸炒)1两,贝母(去心泡)1两,吴白芷1两半,甘草(炙)1两半。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5丸。功能主治润养心肺。主肺气不和,咳嗽。用法用量

  • 葱归溻肿汤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葱归溻肿汤药方名称葱归溻肿汤别名葱归汤(《仙拈集》卷四)。处方当归9克甘草9克独活9克白芷9克 葱头7个功能主治主痈疽疮疡,初肿将溃者。用法用量上药五味,以水600毫升,煎至汤醇

  • 洞天救苦丹

    药方名称洞天救苦丹处方有子蜂窠、鼠矢(尖者)、青皮、楝树子(立冬后者佳)各等分。制法研细末。功能主治瘰疬延烂至肩胸胁下,不堪之极者;乳痈、乳癌及瘰疬破烂。用法用量每服3钱,陈酒送服,服后要隔2日再服。

  • 橘茴饮

    药方名称橘茴饮处方橘核3钱,茴香(盐水炒)2钱,木通2钱,官桂2钱,川楝子1钱5分,吴茱萸(黄连煎水炒)1钱5分。功能主治寒疝。囊丸肿大牵痛,或丸入小腹。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济众新编》卷四

  • 参附茯苓汤

    药方名称参附茯苓汤处方人参1两,附子1钱,茯苓5钱。功能主治冬月直中阴寒,吐泻交作,身发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一剂而吐泻止,身热亦退。摘录《辨证录》卷一

  • 麻黄石膏汤

    《治疹全书》:麻黄石膏汤药方名称麻黄石膏汤处方麻黄(去节)1两,石膏(研)9钱,杏仁(去皮尖,研)4钱,前胡5钱,枳壳3钱,黄芩1两。功能主治凡疹见标,腮红隐隐不起,旋出旋没,发热烦渴,喘急神昏,不省

  • 清瘟败毒饮

    药方名称清瘟败毒饮处方生石膏(大剂)180~240克(中剂)60~120克(小剂)24~36克 小生地(大剂)18~30克(中剂)9~15克(小剂)6~13.5克 乌犀角(大剂)18~24克(中剂)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