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栝楼桂枝汤

栝楼桂枝汤

金匮要略》卷上:栝楼桂枝汤

药方名称栝楼桂枝汤

处方栝楼根6克桂枝9克 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生津舒筋。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而有力者。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取微汗。汗不出,服顷啜热粥发之。

备注本方即《伤寒论桂枝汤加蒌根而成,所治之证,为痉病中之柔痉。是外有表邪,经络受阻,经脉拘急不舒,复因表虚汗出,津液不得濡润而成。方中用桂枝汤外解风寒,加入栝楼根甘寒润燥而通津液,并且善通经络。配合成方,可收解表生津并重之效,表证解,津液通,经脉濡,而痉亦自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栝楼桂枝汤

药方名称栝楼桂枝汤

别名瓜蒌桂枝汤、桂枝瓜蒌

处方栝楼根2两,桂枝3两,芍药3两,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

功能主治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用法用量瓜蒌桂枝汤(《普济方》卷一三二)、桂枝瓜蒌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法律》引作“栝楼桂枝汤”、《幼幼集成》引作“瓜蒌桂枝汤”。

各家论述①《法律》:即系湿热二邪交合,不当从风寒之表法起见,故不用葛根之发汗解肌,改用栝楼根味苦入阴,擅生津撤热之长者为君,合之桂枝汤,和荣卫,养筋脉,而治其痉,乃变表法为和法也。②《金匮要略论注》:其原由筋素失养而湿复挟风以燥之,故以桂枝汤为风伤卫主治,加栝楼根以清气分之热而大润其太阳经既耗之液,则经气流通,风邪自解,湿气自行,筋不燥而痉愈矣。

临床应用小儿抽搐症《陕西中医》(1985;7:304):以栝楼桂枝汤治疗小儿抽搐症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6岁,病程1月-2年,属于热性病后遗症25例,不明原因者35例。处方:栝楼根15g,桂枝8g,白芍12g,炙草、生姜各6g,大枣5枚;气虚加党参,脾虚加白术,血虚加当归,阴虚加石斛,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忌食生冷油腻。结果,40例15天内治愈。18例1个月内治愈,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天门冬煎

    药方名称天门冬煎处方天门冬(去心)60克麦门冬(去心)60克款冬花(去枝梗)桔梗(去芦头)紫菀(去土)白前各30克(六味为细末)生地黄汁300毫升杏仁30克(去皮、尖,研如膏)白蜜300毫升制法上药前

  • 和荣散坚丸

    《外科正宗》卷四:和荣散坚丸药方名称和荣散坚丸处方当归熟地茯神香附人参白术橘红各60克 贝母 南星酸枣仁远志柏子仁丹皮各30克芦荟角沉各24克龙齿30克(煅,无则用鹿角尖60克煅)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

  • 丹蒜丸

    药方名称丹蒜丸处方独蒜(去衣)50个(捣烂),黄丹(炒,研,飞过)。制法上药和匀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疟疾多痰,及胃脘疼痛等。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淡醋汤调下。宜端午日合。摘录《医级》卷八

  • 穿珠丸

    药方名称穿珠丸处方石菖蒲(节密者,去毛)5钱,麝香半钱。制法上为细末,熔黄腊半两,和为块。功能主治上壅耳聋。用法用量每用小石莲大,中间以大针穿窍,夜间安两耳内,日间取出。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 冠心Ⅱ号

    药方名称冠心Ⅱ号拼音guanxin2hao处方丹参30g,赤芍15g,川芎15g,红花15g,降香15g。药理作用①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心脏血管疾病》(1974;3:259):实验结果表明,冠心病病人

  • 滴鼻灵

    《中医耳鼻喉科学》:滴鼻灵药方名称滴鼻灵处方鹅不食草650克辛夷花150克 盐酸麻黄素3.75克葡萄糖粉15克制法前二味水煎二次,将药液混和,浓缩成1.5升,加入麻黄素、葡萄糖粉,过滤消毒,瓶装备用。

  • 麦门冬饮子

    《宜明论方》卷一:麦门冬饮子药方名称麦门冬饮子处方麦门冬60克(去心)栝楼实知母甘草(炙)生地黄人参葛根茯神各30克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益气生津。治膈消。热伤气阴,胸满烦心,津液燥少,短气。用法用量

  • 减味普济消毒饮

    药方名称减味普济消毒饮处方连翘1两,薄荷3钱,马勃4钱,牛蒡子6钱,芥穗3钱,僵蚕(直者)5钱,元参1两,银花1两,板兰根5钱,苦桔梗1两,生甘草5钱。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湿毒咽痛喉肿。用法用量每服

  • 紫苏子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七:紫苏子汤药方名称紫苏子汤别名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降气汤(《普济方》卷一八三)。处方紫苏子27克前胡厚朴甘草当归各3克半夏27克橘皮9克大枣5枚生姜50克 桂心

  • 宣阳汤

    药方名称宣阳汤处方野台参12克威灵仙4.5克 寸麦冬18克(带心)地肤子3克功能主治益气宣利。治阳分虚损,气弱不能宣通,小便不利。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野台参补元气以复气化;麦门冬滋阴液而制参之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