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艾丸

椒艾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蜀椒300粒 熟艾270克干姜90克赤石脂60克乌梅100枚

制法上五味,将椒、姜、艾下筛,再将乌梅置于7.5千克米下蒸,令饭熟,去核,纳姜、椒末,合捣三千杵,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痢,食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两足逆冷,腹中热,苦筋转,起止须扶,阴冷无子。

用法用量每次服10丸,每日三服。不愈,加至20丸,再加黄连270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御药院方》卷七: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乌梅(去核)75克(醋浸,布裹蒸)川椒(炒,去目)30克 柔成无滓艾45克干姜(炮)赤石脂附子(炮裂,去皮、脐)各30克

制法上药除乌梅外,同为细末。将蒸乌梅肉研匀,更入熟枣肉、蜜少许,和上药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寒泄痢,日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千金》卷十五: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蜀椒300粒,熟艾1升,干姜3两,赤石脂2两,乌梅100枚。

制法上椒、姜、艾为末,梅着1斗米下蒸,令饭熟,去核,纳姜、椒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下痢,所食之物皆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两足逆冷,腹中热,苦筋转,起止须扶,阴冷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日3服;不愈,加至20丸。

如不愈,加黄连1升。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蜀椒、干姜温中,石脂、乌梅敛脱,熟艾恢复元阳,温暖子脏,故可治阴冷无子。服之若不愈,必有积热伏匿于中,则加黄连以分解之。

摘录《千金》卷十五

猜你喜欢

  • 长德散

    药方名称长德散处方麻叶(阴干,收瓷器内,埋烧麦糠火中)2钱,血竭2钱,虎骨2钱,乌犀角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预防产后诸疾。主用法用量每服1钱2分,好酒送下。以微醺为妙。产后1-7日止服。注意凡服

  • 大养脾丸

    《百一》卷二引张防御方:大养脾丸药方名称大养脾丸处方丁香皮1两,良姜1两,藿香叶1两半,甘草1两半。制法上药并生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健脾。主用法用量随意服之。摘录《百一》卷二引张防御方

  • 升麻饮子

    《杨氏家藏方》卷十九:升麻饮子药方名称升麻饮子处方山栀子仁防风(去芦头)甘草(炙)大黄连翘升麻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小儿脏腑积热,面赤烦渴,痰实不利,肠胃燥涩。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

  • 换睛散

    药方名称换睛散处方荆齐穗2两,蝉壳1两,草龙胆1两,川芎1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目昏病,发痛赤肿,渐生翳膜,眵泪。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后茶、酒调下。一月见效,小可病眼,3服效。摘录《永乐

  • 法制人参膏

    药方名称法制人参膏处方人参(清河大而坚者)4两,白檀香(为末)2钱,白豆蔻(为末)1钱半。制法上用甘草膏同煎为膏。功能主治补元气,生津液,轻身延年。主脾胃虚弱,消化机能减退。用法用量本方加片脑,名“法

  • 角发酒

    药方名称角发酒处方左角之发方1寸。功能主治尸厥,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而致身脉皆动,而形无知,其状若尸。用法用量以竹管吹其两耳,剃其左角之发方1寸,燔治,饮以美酒1杯;不能饮者,灌之。各家

  • 阿胶甘草犁膏汤

    药方名称阿胶甘草犁膏汤处方阿胶3钱,甘草3钱(炙),梨膏5钱(冲)。功能主治温疫肺虚咳嗽。摘录《温热经解》

  • 香连丸

    《中国药典》:香连丸药方名称香连丸处方黄连(吴茱萸制)800g木香200g性状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炮制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 加味消瘰汤

    药方名称加味消瘰汤处方生地15克,玄参15克,牡蛎20克(包),浙贝10克,夏枯草10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海浮石15克,天葵10克。功能主治软坚散结。主痰浊凝聚。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 保脾饮

    药方名称保脾饮处方金钗石斛2钱,薏苡仁2钱,忍冬花2钱,山药1钱,茯苓1钱,牡丹皮1钱,陈皮1钱,人参6分,甘草6分,木香6分。功能主治益其正气。主杨梅疮而有脾经形症者。用法用量上用水2大钟,加大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