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耳疳散

耳疳散

《丸散膏丹集成》引刘河间方:耳疳散

药方名称耳疳散

处方麝香5厘,枯明矾2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耳流脓水。

用法用量原方有胭脂,近因失真,故已不用。麝香嫌贵,可用冰片,加煅五倍子更妙。并为外科药。

摘录《丸散膏丹集成》引刘河间方

《摄生众妙方》卷九:耳疳散

药方名称耳疳散

处方白矾(枯)5分,麝香5厘,胭脂胚2分半,陈皮(烧灰)5分。

功能主治小儿、大人耳疳出脓及黄水。

用法用量先用绵杖子缠去脓,另用别绵杖子送药入耳口。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九

《中医外伤科学》:耳疳散

药方名称耳疳散

处方五倍子黄连、黄丹、枯矾、龙骨海螵蛸各等分。

制法上药加麝香冰片少许,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毒收敛。主慢性耳脓。

用法用量将药粉吹入耳窍内,日2-3次。在第2次吹药时,用棉签将药卷净。

摘录《中医外伤科学》

猜你喜欢

  • 定神琥珀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定神琥珀丸药方名称定神琥珀丸处方琥珀(研)、珍珠(研)、牛黄(研)、天竺黄(研)、铁粉(研)、龙齿(研),各一两。腻粉(研)、犀角(镑)、甘草(炙.锉)、龙胆、升麻、

  • 参星汤

    药方名称参星汤处方人参5钱,南星(炮)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虚而痫,久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1钱,生姜、大枣汤送下。1日2次。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 薷苓汤

    药方名称薷苓汤处方香薷黄连(姜汁炒)厚朴(姜炒)扁豆(炒)猪苓泽泻白术茯苓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夏月暑泻,欲成痢疾。用法用量每服15~18克,用水220毫升、姜3片,煎至160毫升温服。摘录《

  • 回稍散

    药方名称回稍散处方白芷6分,茯苓6分,半夏6分,当归6分,川芎6分,甘草6分,肉桂6分,白芍6分,枳壳1钱,麻黄1钱,陈皮1钱,桔梗4分,厚朴8分,干姜8分,苍术4分,姜黄5分。功能主治坐卧伤湿,或睡

  • 加味茱萸内消丸

    药方名称加味茱萸内消丸处方吴茱萸(半酒半醋浸1宿,焙干)1两,舶上茴香(盐炒)1两,山茱萸(去核)1两,马兰花(醋洗,焙)1两,川栋子(取肉)1两,官桂1两,玄胡索(略炒)1两,黑牵牛(炒,取头末)1

  • 老君神白散

    药方名称老君神白散处方白术2两,附子2两,桔梗1两,细辛1两,甘草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伤寒阴证。用法用量白汤点服。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五引《余居士选奇方》

  • 家传加味胃苓丸

    药方名称家传加味胃苓丸处方苍术(制)、厚朴(姜制)、陈皮、白术、猪苓、泽泻、香附(酒浸,炒)、神曲(炒)、白茯苓各等分,炙甘草减半。制法上为末,荷叶煮粳米糊为丸。功能主治导饮消食。主用法用量米饮送下。

  • 茯苓桂枝汤

    药方名称茯苓桂枝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半夏(汤洗7遍,炒干)1两,甘草(炙,锉)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发汗后,引饮过多,心下悸动。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

  • 补肉药

    药方名称补肉药别名补肉膏处方香油1两,黄蜡8钱,密陀僧5分,乳香1钱,没药1钱。制法熬膏。功能主治跌扑闪挫,面伤青黑,伤重者。用法用量外贴。手脚骨被压碎者,取大片桑皮,将补肉膏、定痛膏糊在桑皮上,夹贴

  • 黄连汁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黄连汁药方名称黄连汁处方黄连(去须)2两,蒺藜苗2握。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鼻塞多年,清水出不止。用法用量用水2升,煎至1升,取1合,灌鼻中。不过再灌,大嚏即愈。摘录《圣济总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