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麦煎散

麦煎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麦煎散

药方名称麦煎散

处方知母地骨皮(拣净)、赤芍药、甘草(炙)、石膏葶苈子、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麸炒)、人参滑石,各半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壮热,表里不解,气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言惊叫,或不语无汗,及瘾疹遍身,赤痒往来,潮热时行,麻豆疹子馀毒未尽,浑身浮肿,痰涎咳嗽,或变急慢惊风,手足搐搦,眼目上视,及伤风涎喘头疼,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麦子煎汤调下。

如初生孩儿感冒风泠,鼻塞身热,喷嚏多啼、每一字许,并用麦子煎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普济方)卷三一九引《太平圣惠方》:麦煎散

药方名称麦煎散

别名麦煎汤(《鸡峰普济方》卷十五)。

处方茯苓当归干漆(炒令烟尽)鳖甲(醋炙)常山大黄(煨)北柴胡白术生干地黄石膏各30克甘草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除蒸敛汗。治骨蒸黄瘦,口臭肌热,盗汗,妇人血风攻疰四肢,心胸烦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小麦50粒,煎至120毫升。食后、临卧时温服。

有虚汗,加麻黄根30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九引《太平圣惠方

猜你喜欢

  • 荆菊酒

    药方名称荆菊酒处方蔓荆实、甘菊、地骨皮、术。制法上药各以绢袋盛,纳酒中,春、秋3日,冬7日。功能主治损心虚寒,头痛,性气反常,语声冒昧,关节不利,心手不遂,骨间寒热,目中泪出,齿发不荣。用法用量每服温

  • 黄芩六合汤

    药方名称黄芩六合汤处方四物汤4两加黄芩1两,白术1两。功能主治妇女经水过多,别无余证。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准绳·女科》引作“四物加黄芩白术汤”。摘录《元戎》

  • 黄连解毒加味汤

    药方名称黄连解毒加味汤处方黄连、黄芩、栀子、黄柏、丹皮、生地黄、甘草(生)、金银花、连翘(去心)。功能主治痘当落痂之后,其瘢或紫或焦或黑,现证通身壮热,烦渴不宁,皆因灌浆时浆未充足,毒未尽化故也。用法

  • 丹桂止氛汤

    药方名称丹桂止氛汤处方熟地3两,肉桂2钱,茯苓1两,丹皮1两,麦冬2两。功能主治消渴证,小便甚多,饮1斗溲1斗,口吐清痰,投之水中,立时散开,化为清水,面热唇红。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六

  • 拔毒九珠丹

    药方名称拔毒九珠丹处方川贝母4钱,冰片1钱,穿山甲7钱(炙),寸香1钱,全蝎7个(炙),丁香1钱,蜈蚣7条(炙),辰砂1钱,腰黄3钱(水飞)。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拔毒去腐。主痈疽末成或已成。用法用量

  • 柏子仁酒

    药方名称柏子仁酒处方柏子仁(生研)2两,鸡粪白(炒)2两,桂(去粗皮)2两,生姜(不去皮,切)1两。制法上为粗末,共炒令焦色,乘热投酒6升,候冷滤去滓。功能主治中风失音不语。用法用量每服7分1盏,空心

  • 椒杏丸

    药方名称椒杏丸处方杏仁32粒,胡椒32粒。制法上为末,姜汁为丸。功能主治发汗。主伤寒。用法用量拿手心1时,自然出汗,虚人亦可用。摘录《仙拈集》卷一

  • 八味紫菀汤

    药方名称八味紫菀汤处方紫菀2两,细辛2两,甘草(炙)2两,款冬花3两,桂心1两,牡蛎1两,豉1两,竹叶1把。功能主治小儿逆气而喘,久嗽伤肺。用法用量水7升,煮2升,五岁服5合。不知加。摘录《幼幼新书》

  • 养肺去痿丹

    药方名称养肺去痿丹处方金银花9克 生甘草1.5克 生地黄6克麦冬9克紫菀1.5克百部1.5克百合6克款冬花1克 贝母1克白薇1克功能主治治肺痿。咳嗽已久,肤黄肌瘦,毛悴色焦,膈上作痛,气息奄奄。用法用

  • 查补二陈汤

    药方名称查补二陈汤处方山查、厚朴、陈皮、白茯苓、半夏、甘草。功能主治伤寒温疫初起3-4日之间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