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新华字典>声组词

声相关字典

声[shē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赋声[fù shēng]
      善于辞赋的名声。
  • 令声[lìng shēng]
      美好的名声。
  • 七声[qī shēng]
      指五音及二变。古依十二律高下的次序,定宫﹑商﹑角﹑征﹑羽﹑变宫﹑变征为七声。后世乐工多用简号,即合(近世作和)﹑四﹑乙﹑上﹑尺﹑工﹑凡。
  • 泛声[fàn shēng]
      亦作“泛声”。演奏时为使乐音和谐合于节奏,配衬轻弹缓奏的虚声,称“汎声”。也叫散声或和声。
  • 驴鸣一声[lǘ míng yī shēng]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与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后以“驴鸣一声”指伤悼故友。
  • 尾声[wěi shēng]
      ①指事情的结局、结果、结束:工作接近尾声。②叙事性文学艺术作品情节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戏剧中,指某些多幕剧置于最末一幕之后的一场戏。通常用以交代人物的归宿,事件发展的远景,或表达作者尚未尽言的思想愿望。常与序幕相呼应。③音乐术语。原为曲牌体音乐成套唱腔最后一曲的泛称。有引申唱腔未尽之意的功能。现常指大型乐曲中最后具补充扩展和加强终止感的结束部分。
  • 鞭声[biān shēng]
      1.抽鞭的声音,指古代官员出行,衙役等执鞭驱令行人回避,以示官威。 2.策马扬鞭时的响声。亦借指征战。
  • 噪声[zào shēng]
      发声体作无规律振动时产生的声音。如卡车紧急制动时发出的声音。也可指在有用频带内不希望出现的干扰声。噪声不仅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动情况,还跟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关。城市噪声源一般来自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必须加以控制。
  • 呜呜声[wū wū shēng]
      1.猫或其他动物在满意或高兴时发出的低沉连续的震颤声。2.与猫发出的呜呜声相似的声音。如:合格马达发出的柔和的呜呜声。
  • 从声[cóng shēng]
      1.谓随声附和。 2.古代指五音中的宫﹑商﹑角三声。
  • 空声[kōng shēng]
      1.虚名。 2.谣言。
  • 佳声[jiā shēng]
      1.好消息。 2.好声誉。
  • 讼声[sòng shēng]
      1.歌颂之声。 2.讼诉之声。
  • 枯声[kū shēng]
      谓风吹枯叶之声。
  • 蝇声[yíng shēng]
      苍蝇营营之声。喻指低劣的诗文。
  • 选声[xuǎn shēng]
      1.谓选择优美的乐音。 2.研求诗韵,指吟诗作赋。
  • 激声[jī shēng]
      扬声。
  • 浅声[qiǎn shēng]
      轻声,小声。
  • 市声[shì shēng]
      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
  • 逸声[yì shēng]
      1.淫声。 2.高声。
  • 高声[gāo shēng]
      大声。 声音高;用听得清楚的正常说话的声音
  • 死声[sǐ shēng]
      衰微之音。
  • 噾气吞声[yīn qì tūn shēng]
      犹言忍气吞声。形容受气而强忍不语。
  • 驰声[chí shēng]
      谓声誉远播。
  • 练声[liàn shēng]
      以歌曲或讲演练习嗓音器官。 以歌曲或讲演练习嗓音器官
  • 飞声[fēi shēng]
      犹扬名。
  • 喧声[xuān shēng]
      喧闹、吵嚷的声音。 喧闹、吵嚷的声音
  • 鬲指声[gé zhǐ shēng]
      即隔指声。鬲,通“隔”。词曲上指两个字的字音在宫商乐律中相邻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乐器上发声前后相连或只隔一孔,故称。
  • 过声[guò shēng]
      悲哀和欢乐失之过分的音乐。
  • 立体声[lì tǐ shēng]
      使人感到声源分布在空间的声音。适当组合和安排传声器、放大系统和扬声器,能产生立体声效果。宽银幕电影、环幕电影或某些电视机、音响设备等多采用立体声。
  • 盗声[dào shēng]
      1.犹夺声。 2.窃取声誉。
  • 铜声[tóng shēng]
      1.敲击铜而发出的声响。引申指洪亮的声音。 2.比喻遒劲的笔力。
  • 开声[kāi shēng]
      开始啼叫。
  • 屈声[qū shēng]
      指因受屈而形成的声誉。
  • 北声[běi shēng]
      北方的音乐,北方的乐歌。
  • 歡声[huān shēng]
    1. 祝声[zhù shēng]
        1.祝祷时发出的噫歆之声。 2.以比喻类似的声音。 3.以特殊技法奏出的琴声。
    2. 曼声[màn shēng]
        拉长声音;舒缓的长声。 舒缓而长的声音曼声低语
    3. 出声[chū shēng]
        说话;发出声音。 发出声响这孩子真乖,坐在那里一点不出声
    4. 嘶声[sī shēng]
        1.马鸣声。 2.犹言声音沙哑。
    5. 男声[nán shēng]
        声乐中的男子声部。一般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6. 贤声[xián shēng]
        贤明的名声。
    7. 家声[jiā shēng]
        家族世传的声名美誉。 家庭的名声
    8. 中声[zhōng shēng]
        1.中和之声。 2.指五音中的商声。
    9. 因声[yīn shēng]
        犹言寄语。指托人带话。
    10. 先声[xiān shēng]
        1.谓使人震慑而先发的声威。 2.昔日的声望。 3.预兆;前导。 4.事先宣扬。 指发生于某一重大事件以前的类似的有相同性质的事件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
    11. 高晓声[gāo xiǎo shēng]
        高晓声(1928- )作家。江苏武进人。1950年起发表小说。曾任中国作协江苏分会副主席。著有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等。
    12. 雅声[yǎ shēng]
        雅正之乐。
    13. 听声[tīng shēng]
        1.听察声音。 2.医者听察病人的声息。 3.古代相术的一种。 4.探听消息。
    14. 邪声[xié shēng]
        犹邪音。
    15. 励声[lì shēng]
        大声。
    16. 不作声[bù zuò shēng]
        不说话。
    17. 鼾声[hān shēng]
        打呼噜的声音:鼾声如雷。
    18. 新声[xīn shēng]
        1.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 2.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
    19. 僄声[piào shēng]
        谓仅依耳闻,不察实情。僄,通“剽”。掠取。
    20. 榜声[bǎng shēng]
        桨声。
    21. 慢声[màn shēng]
        1.惰慢不恭的音乐。 2.古语有一音缓读而成二音者,叫做慢声。如慢声为“之乎”,急声为“诸”;慢声为“不律”,急声为“笔”。流行于民间的切口,也有一音缓读而成二音的,如“一”为“也基”,“有”为“爷九”。 3.缓慢悠扬的音乐。
    22. 招声[zhāo shēng]
        应声;答话。
    23. 无声[wú shēng]
        1.没有声音。 2.吞声;不说话。 没有一点声音无声无息
    24. 傩声[nuó shēng]
        驱傩仪式中驱逐疫鬼的呼号之声。
    25. 上声[shǎng shēng]
        1.古汉语四声的第二声。 2.普通话声调的第三声。念降升调。 四声之一,上声( shàngshēng)的又音上声高呼猛烈强。——真空《玉钥匙歌诀》
    26. 悲声[bēi shēng]
        悲哀的声音或声调。
    27. 达声[dá shēng]
        谓传出声响来。
    28. 诗声[shī shēng]
        1.指古代诗歌的词和曲调。 2.作诗的名声。 3.吟诗的声音。
    29. 交流声[jiāo liú shēng]
        交流供电的电子设备,由于整流滤波不净、变压器杂散电磁感应以及共模干扰等所造成的哼声。一般采取改变布线和元器件布局或加装屏蔽来消除。
    30. 祝家声[zhù jiā shēng]
        琴曲《小胡笳十九拍》,有末拍契声者,称为《祝家声》。
    31. 签声[qiān shēng]
        古代晩间报更时﹐更筹掷地的响声。
    32. 鼃声[wā shēng]
        非雅正的或淫邪的乐曲。鼃,通“哇”。
    33. 凯声[kǎi shēng]
        胜利的乐歌声。
    34. 答声[dá shēng]
        出声回答。 应声回答别人的招呼这么多人,居然没人答声
    35. 洪声[hóng shēng]
        大名声。
    36. 禁声[jìn shēng]
        谓禁口勿言,使不出声。
    37. 沈声[shěn shēng]
        1.亦作“沉声”。 2.指声响发出后断而不续。 3.沉寂无声。谓保持沉默。
    38. 鼍声[tuó shēng]
        鼍鸣声。为有雨的预兆。
    39. 顺声[shùn shēng]
        指纯正的乐声。
    40. 雄声[xióng shēng]
        雄壮的声音﹔大的声音。
    41. 酸声[suān shēng]
        声音凄怆。
    42. 官声[guān shēng]
        为官的声誉。
    43. 闺声[guī shēng]
        闺房谈笑之声。
    44. 夏声[xià shēng]
        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45. 晖声[huī shēng]
        光彩与声望。
    46. 闲声[xián shēng]
        1.亦作“间声”。 2.谓乐声中掺杂着变声。
    47. 驩声[huān shēng]
        欢呼的声音。驩,通“欢”。宋 范成大《十二月十八日海云赏山茶》诗:“丰年自是驩声沸,更著牙前画鼓挝。”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宁皇即位》:“侂胄 遂掖王出,唤百官班,宣諭宿内前诸军以 嘉王 嗣皇帝已即位,且草贺。驩声如雷,人心始安。”
    48. 译形借声[yì xíng jiè shēng]
        汉字演变过程中的现象。谓改易字形﹐同声假借。
    49. 晓声[xiǎo shēng]
        1.指晓鼓之声。 2.喻先导者的声音。 3.懂得音律。
    50. 飏声[yáng shēng]
        高声。
    51. 送声[sòng shēng]
        乐曲终而和以他词,谓之“送声”。
    52. 郢声[yǐng shēng]
        对他人诗文的美称。
    53. 平声[píng shēng]
        古汉语四声之一。古汉语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为阴平、阳平两类。
    54. 缠声[chán shēng]
        乐调中重叠的和声。
    55. 篷声[péng shēng]
        雨落船篷之声。
    56. 鸿声[hóng shēng]
        1.鸿雁鸣叫的声音。 2.大声;高声。 3.大名声。
    57. 笑声[xiào shēng]
        笑时发出声或犹如笑的声音。如:笑声朗朗。
    58. 鸾鹤声[luán hè shēng]
        笙箫之类乐器声的美称。
    59. 掌声[zhǎng shēng]
        鼓掌的声音。
    60. 善声[shàn shēng]
        1.良好的声誉。 2.善于发声。 3.指优雅的乐曲。
    61. 嘉声[jiā shēng]
        1.美好的声誉。 2.美妙的声音。
    62. 一呱声[yī guā shēng]
        方言。犹齐声。
    63. 嘤声[yīng shēng]
        鸟和鸣声。
    64. 遐声[xiá shēng]
        指前人的声望。
    65. 屏声[bǐng shēng]
        屏住呼吸,不作声。 屏住呼吸,不作声屏声倾听屏声息气
    66. 奸声[jiān shēng]
        1.亦作“姧声”。 2.奸邪不正的乐音。
    67. 一直声[yī zhí shēng]
        谓说话呼唤声嘈杂而又接连不断。
    68. 厉声[lì shēng]
        (说话)声音严厉:厉声斥责。
    69. 吞声[tūn shēng]
        1.不出声;不说话。 2.无声地悲泣。 不敢出声,特指哭泣不敢出声
    70. 超声[chāo shēng]
        与声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但频率高于人耳听力范围的波动现象。 与声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但频率高于人耳听力范围的波动现象
    71. 张声[zhāng shēng]
        1.指叱咤之声。 2.大声。 3.作声。〈方〉∶出声;吱声别因为有大人物在,就不敢张声
    72. 严声[yán shēng]
        声音严厉。如:严声喝问。
    73. 擅声[shàn shēng]
        享有名声。
    74. 去声[qù shēng]
        普通话声调的第四声,念高降调。
    75. 第一声[dì yī shēng]
        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阴平声。如“哀”“方”“肌”“秧”等字调为第一声。
    76. 睡声[shuì shēng]
        鼾声。
    77. 吠声[fèi shēng]
        1.指狗叫声。 2.一条狗叫,群犬闻声跟着叫。喻盲从,随声附和。
    78. 四声[sì shēng]
        古汉语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由古四声演变而来的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叫四声。
    79. 莺声[yīng shēng]
        1.黄莺的啼鸣声。 2.多比喻女子宛转悦耳的语声。
    80. 悄没声[qiāo méi shēng]
        见“悄默声”。
    81. 梵声[fàn shēng]
        念佛诵经之声。
    82. 射声[shè shēng]
        1.汉代武官。射声校尉的简称。汉武帝初置八校尉之一。 2.比喻射技精良。
    83. 言声[yán shēng]
        作声﹔吭声。
    84. 公声[gōng shēng]
        谓共同称颂。
    85. 潜声[qián shēng]
        犹无声。
    86. 作声[zuò shēng]
        1.谓开口说话。 2.发出声响。
    87. 纵声[zòng shēng]
        放开嗓音。如:纵声大笑。
    88. 音声[yīn shēng]
        1.乐音;音乐。 2.泛指声音。
    89. 漏声[lòu shēng]
        铜壶滴漏之声。
    90. 变声[biàn shēng]
        男女在青春期嗓音变粗变低。通常男子比女子显著。
    91. 司声[sī shēng]
        负责听察民情之官。
    92. 哀声[āi shēng]
        1.悲哀的声音。 2.指发出哀声。 3.悲凉的乐声。
    93. 引声[yǐn shēng]
        谓曼延其声。
    94. 疾声[jí shēng]
        (说话)声音急促或大声。
    95. 鸣声[míng shēng]
        呼声;叫声。 有特色的音响;独特的噪声鸟鸣声
    96. 楚声[chǔ shēng]
        古代楚地的曲调。 楚地的口音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魏禧《大铁椎传》
    97. 英声[yīng shēng]
        1.美好的名声。 2.指悠扬悦耳的声音。
    98. 货声[huò shēng]
        小贩等叫卖的声音或做某些修补工作的人走街串巷招揽主顾的吆喝声。 小贩或匠人走街串巷的吆喝声
    99. 嚣声[xiāo shēng]
        喧闹声。
    100. 发声[fā shēng]
        1.发出声响。也指发出一声。 2.透露风声。 3.发出呼声﹐阐发见解。
    101. 文声[wén shēng]
        1.工于为文的名声。 2.指文章与诗歌。
    102. 噗噗声[pū pū shēng]
        撞击或爆炸的声音。如:斧头砍树的噗噗声。
    103. 不做声[bù zuò shēng]
        不出声;不说话。
    104. 仁声[rén shēng]
        1.指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变得淳厚的音乐或乐声。 2.指施行仁德而赢得的声誉。
    105. 瓮声[wèng shēng]
        钟全震时发出的比其基音低一个八度的嗡嗡声。 钟全震时发出的比其基音低一个八度的嗡嗡声
    106. 隽声[jùn shēng]
        犹美誉。
    107. 友声[yǒu shēng]
        朋友的声音。亦指朋友。
    108. 人声[rén shēng]
        人类在说话、歌唱、哭泣或喊叫时发出的声音。 人类在说话、歌唱、哭泣或喊叫时发出的声音远处传来人声
    109. 正声[zhèng shēng]
        1.纯正的乐声。 2.谓符合音律的标准乐声。 3.正风。雅正的诗篇。
    110. 一叠声[yī dié shēng]
        连声不断。 亦作“一迭声”。
    111. 惠声[huì shēng]
        仁声;美誉。
    112. 常声[cháng shēng]
        1.固定的乐调。 2.正常的声调。
    113. 妍声[yán shēng]
        靡丽之音。
    114. 延声[yán shēng]
        播扬名声。
    115. 凶声[xiōng shēng]
        谓声音凶恶可怕。
    116. 芳声[fāng shēng]
        美好的声誉。
    117. 循声[xún shēng]
        1.顺着声律;顺着声音。 2.指为官有循良之声。
    118. 天声[tiān shēng]
        1.天上的声响﹐如雷声﹑风声等。 2.指佛音。 3.比喻盛大的声威。
    119. 象声[xiàng shēng]
        1.即形声。“六书”之一,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法。用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字,意符表示该字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该字的声音。 2.口技的一种。擅长摹拟各种声音。 摹拟事物的声音
    120. 玉声[yù shēng]
        1.佩玉相击的声音。用以节步。 2.引申为美妙的声音。 3.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4.敬称他人的诗文。
    121. 亦声[yì shēng]
        指汉字中合体字的意符兼有声符的作用。如《说文.土部》:“坪,地平也。从土从平,平亦声。”平既是“坪”的意符,又是“坪”的声符。
    122. 闻声[wén shēng]
        1.听到声音。 2.听到消息。
    123. 烛影斧声[zhú yǐng fǔ shēng]
        宋太祖去世之前,太宗入宫的一段传说。宋文莹《续湘山野录》:“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女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周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及明柯维骐《宋史新编》等亦均有类似记述。后人因有以“烛影斧声”指太宗杀兄夺位;但亦有称其诬者,明程敏政《宋纪终受考》辨驳尤详。
    124. 橹声[lǔ shēng]
        摇橹声。
    125. 腾声[téng shēng]
        传扬名声。
    126. 应声[yīng shēng]
        1.随着声音。形容快速。
        2.出声回答。
        3.指同声或相隔八度的音相应。物理学上称为"共振"。
        4.隋代所订"八音之乐"之一。
    127. 录声[lù shēng]
        通过机械、电磁、光学手段把声音转移上去,而随后通过特殊手段把声音再放出来。 通过机械、电磁、光学手段把声音转移上去,而随后通过特殊手段把声音再放出来
    128. 迟声[chí shēng]
        犹曼声。
    129. 宫声[gōng shēng]
        1.五音中的宫音。也指宫声调。 2.指乐曲。
    130. 豺声[chái shēng]
        1.比喻凶恶残忍者的声音。 2.指凶残的人。
    131. 俊声[jùn shēng]
        才智出众的名声。
    132. 秽声[huì shēng]
        秽闻。
    133. 怡声[yí shēng]
        犹柔声。
    134. 仄声[zè shēng]
        汉语中区别于平声的上声、去声、入声的总称。
    135. 虚声[xū shēng]
        1.虚名;虚誉。 2.假话;空话。 3.虚假的声势。 4.空谷间传出的回声。
    136. 闷声[mēn shēng]
        不言不语:一声不响。 不言不语;一声不响闷声坐着
    137. 班声[bān shēng]
        原指班马之鸣声,亦泛指马嘶。
    138. 侈声[chǐ shēng]
        指腹小口宽的钟所发出的声音。
    139. 讙声[huān shēng]
        喧闹之声。
    140. 儁声[jùn shēng]
        美誉,良好的声誉。
    141. 侧声[cè shēng]
        仄声。与平声相对。凡上﹑去﹑入声之字皆属之。
    142. 遶梁声[rào liáng shēng]
        见“遶梁歌”。
    143. 冬冬声[dōng dōng shēng]
        一种快速而有规则的延续击鼓声。 一种快速而有规则的延续击鼓声
    144. 鸾声[luán shēng]
        1.鸾铃鸣声。 2.指笙箫声。
    145. 不则声[bù zé shēng]
        不做声。
    146. 回声[huí shēng]
        声波遇到障碍物发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山谷中响起他叫喊 的回声。
    147. 沙沙声[shā shā shēng]
        一种由摩擦发出的声音。如:窗帘的沙沙声。
    148. 合声[hé shēng]
        1.谓声音符合节奏。 2.和声;和鸣。 3.犹齐声。 4.谓合二字成一字之音。
    149. 谤声[bàng shēng]
        指责声﹔咒骂声。
    150. 齐声[qí shēng]
        1.犹齐誉。 2.异口同声。
    151. 流声[liú shēng]
        1.流播名声。 2.流传的名声。 3.指流啭的乐曲声。
    152. 心声[xīn shēng]
        1.谓言语。 2.指以诗歌为主的文学作品。 3.心里的话,真诚的意愿。 4.指思想感情与文采。 5.心跳的声音。
    153. 哑声[yǎ shēng]
        1.无声。 2.声音低沉沙哑。
    154. 贡声[gòng shēng]
        以卖唱为业的人。
    155. 政声[zhèng shēng]
        官吏的政治声誉。
    156. 吼声[hǒu shēng]
        大的呼喊声;巨大的响声:吼声震天。
    157. 跸声[bì shēng]
        谓古代帝王出入时左右侍卫止人清道的吆喝声。
    158. 胪声[lú shēng]
        胪唱的声音。
    159. 徽声[huī shēng]
        美好的声誉。
    160. 二声[èr shēng]
        七音中的变宫﹑变征。
    161. 负声[fù shēng]
        1.指失去文章的音节之美。 2.享有名声。
    162. 寒声[hán shēng]
        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2.凄凉的声音。
    163. 扬声[yáng shēng]
        1.高声。 2.传播名声。 3.扬言。 4.为丧家助哀。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丧筵之室,俾妓婢唱悲切声,以助主人之哀者,谓之扬声。不知起自何代。”一说,举哀。
    164. 遗声[yí shēng]
        1.指过去留下的乐曲。 2.犹馀音。 3.泛指留下声音。 4.谓留下好名声。
    165. 树声[shù shēng]
        树立名声。
    166. 恶声[è shēng]
        ①谩骂的话;坏话:恶声对骂。②〈书〉坏名声。
    167. 口声[kǒu shēng]
        1.犹开口。 2.语气,口气。 3.指口音。 4.议论。 众人的议论
    168. 清声[qīng shēng]
        1.清亮的声音。 2.清美的声誉。 3.谓疾促之声。
    169. 磬声[qìng shēng]
        1.击磬的声音。 2.指代将帅。
    170. 全声[quán shēng]
        完美的声音。指天籁。
    171. 第三声[dì sān shēng]
        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因以“第三声”指令人凄切的猿鸣声。 2.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上声。如“板”“此”“鬼”“也”等字调为第三声。
    172. 慕声[mù shēng]
        希望自己有好名声。
    173. 五声[wǔ shēng]
        1.指宫﹑商﹑角﹑征﹑羽五音。 2.五听。 3.汉语字音的五种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去﹑入。 4.病人的五种声音。中医借以诊察病情。即呼﹑笑﹑歌﹑哭(或为悲)和呻。 古代音乐中的五种音阶:宫、商、角、徵( zhǐ)、羽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174. 拗声[niù shēng]
        拗口的语音;不顺耳的声调。
    175. 跟声[gēn shēng]
        随着声音,形容行动迅速。
    176. 村声[cūn shēng]
        1.村里的人语声。 2.粗声。
    177. 放声[fàng shēng]
        放开喉咙出声:放声痛哭ㄧ放声大笑。
    178. 蜚声[fēi shēng]
        〈书〉扬名:蜚声文坛。
    179. 连声[lián shēng]
        一声紧接一声:连声称赞 │连声答应。
    180. 消声[xiāo shēng]
        犹言消声匿迹。 消音消声器
    181. 真声[zhēn shēng]
        谓仙音。
    182. 掷金声[zhì jīn shēng]
        见“掷地金声”。
    183. 咝咝声[sī sī shēng]
        与辅音\s\或\z\相似的延长的咝声:如各种动物常用以表示受惊、恐惧或激怒的声音。 与辅音s或z相似的延长的咝声:如各种动物常用以表示受惊、恐惧或激怒的声音
    184. 吱吱声[zhī zhī shēng]
        1.烹饪时发出的咝咝响声。如:在楼下,我能够听到油煎腌猪肉时发出的吱吱声。2.微弱而尖细的叫声(如小鸟或小鼠的)。
    185. 塞声[sāi shēng]
        塞外胡族的乐曲。
    186. 像声[xiàng shēng]
        即口技。
    187. 雪声[xuě shēng]
        1.降雪的声响。 2.吟雪之声。
    188. 歌声[gē shēng]
        唱歌的声音:欢乐的歌声ㄧ歌声四起。
    189. 秦声[qín shēng]
        秦地的音乐。
    190. 民声[mín shēng]
        民众的声音。指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191. 龤声[xié shēng]
        六书之一。也称形声。
    192. 着声[zhe shēng]
        著名,着称。
    193. 澈声[chè shēng]
        犹言放声﹑纵声。
    194. 喊声[hǎn shēng]
        1.由于强烈的激动或感动、不自觉地发出的叫声。如:他们以愤恨的喊声迎接他。2.喧哗;喧嚷。如:那股十分兴奋的劲头和狂喜的喊声,使这座公共设施充满了友爱的活力。
    195. 朗声[lǎng shēng]
        高声;大声:朗声大笑。
    196. 希声[xī shēng]
        1.无声,听而不闻的声音。 2.指奇异的音响。 3.指玄妙虚幻的言谈。 4.指清静无为之道。
    197. 檐声[yán shēng]
        雨时屋檐的流水声。
    198. 三声[sān shēng]
        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199. 肉声[ròu shēng]
        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200. 有声[yǒu shēng]
        有声誉;着称。
    201. 珂声[kē shēng]
        马勒上珂饰的声响。
    202. 女声[nǚ shēng]
        声乐中的女子声部,一般分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203. 义声[yì shēng]
        德义的名声。
    204. 第二声[dì èr shēng]
        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阳平声。如“旁”“魔”“琦”“檀”等字调为第二声。
    205. 同声[tóng shēng]
        1.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2.谓众口一辞;随声附和。 3.指无实学而人云亦云者。 4.指言语腔调相同。
    206. 举声[jǔ shēng]
        放声。
    207. 鸟子声[niǎo zǐ shēng]
        詈词。指人多嘴。
    208. 化声[huà shēng]
        1.指各种论辩是非的言论。 2.推行教化的声誉。
    209. 龢声[hé shēng]
        和谐的乐音。
    210. 木声[mù shēng]
        1.木质之声,击木之声。 2.指乐器木质部分的共鸣声。
    211. 宸声[chén shēng]
        皇帝的命令﹑旨意。
    212. 杀声[shā shēng]
        1.古代指音乐中的肃杀之声。 2.杀伐之声﹐交战时喊杀之声。
    213. 卷舌吞声[juǎn shé tūn shēng]
        形容不发表意见。
    214. 征声[zhēng shēng]
        谓访求歌者;招歌者唱歌。
    215. 蹄声[tí shēng]
        蹄子踏到地面或其他硬东西上碰击的声音。 蹄子踏到地面或其他硬东西上碰击的声音
    216. 元声[yuán shēng]
        指十二律中的黄钟。古人定十二律以黄钟之管为基准,故名黄钟为元声。
    217. 治声[zhì shēng]
        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声誉。
    218. 春声[chūn shēng]
        春天的声响。如春水流响﹑春芽坼裂和禽鸟鸣啭等。
    219. 壮士声[zhuàng shì shēng]
        见“壮士歌”。
    220. 轻声[qīng shēng]
        1.低声。 2.汉语有些词里的音节或句子里的词的音,念得又轻又短,叫做“轻声”,也叫“轻音”。轻声现象跟前后语音环境﹑音的高低﹑长短和音质都有一定关系,跟语法也有密切关系,有时还有辨别词义的作用。如普通语中的“了﹑着﹑的”等虚词和做后缀的“子﹑头”等字都念轻声。有些双音词的第二字也念轻声,如“梦卜”的“卜”,“地方”的“方”。
    221. 响声[xiǎng shēng]
        声音。 由听觉器官得到的感觉或印象沙沙的响声
    222. 销声[xiāo shēng]
        1.隐匿声名﹔隐姓埋名。 2.默不作声。
    223. 地声[dì shēng]
        地震前大地发出的声响。

    声[shēng]字的成语

    • 屏声静气[píng shēng jìng qì]
        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同“屏声敛息”。
    • 声价倍增[shēng jià bèi zēng]
        指声誉地位成倍增加,迅速提高。
    • 掷地有声[zhì dì yǒu shēng]
        掷:投、扔。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 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
        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如何肯销声匿迹?——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埋声晦迹[mái shēng huì jì]
        犹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 金声玉振[jīn shēng yù zhèn]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 笑貌声音[xiào mào shēng yīn]
        谈笑的神态,说话的声音。原指虚伪的言语、表情。后泛指言谈、态度。
    • 新淫之声[xīn yín zhī shēng]
        淫:淫荡。新制作的淫靡颓废的歌曲。
    • 怨声满道[yuàn shēng mǎn dào]
        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 同声一辞[tóng shēng yī cí]
        犹言众口一辞。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 先声后实[xiān shēng hòu shí]
        声:声势;实:实力。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
    • 乳声乳气[rǔ shēng rǔ qì]
        形容说话声音象小孩子那样尖细。
    • 郑卫之声[zhèng wèi zhī shēng]
        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 树之风声[shù zhī fēng shēng]
        树:建立;风:教化;声:风声,风气。建立好的教化,宣扬好的风气。
    • 声名鹊起[shēng míng què qǐ]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
    • 失声痛哭[shī shēng tòng kū]
        因为过度悲痛而痛哭。
    • 声势熏灼[shēng shì xūn zhuó]
        指声势气势逼人。
    • 气断声吞[qì duàn shēng tūn]
        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 风尘之声[fēng chén zhī shēng]
        指蜚短流长的言语。
    • 余声三日[yú shēng sān rì]
        形容乐声余韵无穷,不绝于耳。
    • 哑口无声[yǎ kǒu wú shēng]
        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同“哑口无言”。
    • 欢声笑语[huān shēng xiào yǔ]
        欢乐的说笑声。 欢乐的说笑声礼堂里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
    • 正色厉声[zhèng sè lì shēng]
        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 声驰千里[shēng chí qiān lǐ]
        驰:传扬。名声远播。形容声望很高。
    • 百啭千声[bǎi zhuàn qiān shēng]
        形容鸟鸣声婉转多样。
    • 消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 悄无人声[qiǎo wú rén shēng]
        悄:静。静悄悄的,听不到人的声音。指非常寂静。
    • 声誉大振[shēng yù dà zhèn]
        声望、名誉大大提高。 声望、名誉大大提高一曲使他声誉大振,举国公认
    • 默不作声[mò bù zuò shēng]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 嘤鸣求声[yīng míng qiú shēng]
        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 大声疾呼[dà shēng jí hū]
        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大声而急促地呼喊,以引起人们注意。后多表示大力提倡或号召大声疾呼曰:“昭义侍中大军到吴。”——《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德国…一些政治家和教育家,大声疾呼地劝告青年不要进大学。——鲁迅《准风月谈.智识过剩》
    •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像烧开的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忽闻得外面人声鼎沸,只道是漏了火,急叫丫环们观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 变徵之声[biàn zhǐ zhī shēng]
        徵:古代五声之一。乐声中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 名声在外[míng shēng zài wài]
        名声:名誉,声望。指人出名后,名声在外流传,为众人所知。
    • 鬻声钓世[yù shēng diào shì]
        犹言沽名钓誉。
    • 贪声逐色[tān shēng zhú sè]
        贪恋歌舞,追逐女色。形容生活放荡。
    • 有色有声[yǒu sè yǒu shēng]
        原形容既有声望,又有文采,看起来十分显耀。后也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 粗声粗气[cū shēng cū qì]
        指人说话嗓门很粗。
    • 附耳射声[fù ěr shè shēng]
        指传闻异辞,捕风捉影。
    • 狐听之声[hú tīng zhī shēng]
        指冰下水流之声。
    • 歌声绕梁[gē shēng rào liáng]
        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 闷声不响[mēn shēng bù xiǎng]
        不言不语,一声不响。
    • 万籁无声[wàn lài wú shēng]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 声色犬马[shēng sè quǎn mǎ]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 浪声浪气[làng shēng làng qì]
        怪声怪调。 怪声怪调
    • 丑声远播[chǒu shēng yuǎn bō]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
    • 敛声屏气[liǎn shēng bǐng qì]
        敛:收入束;屏:抑止。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 怨声盈路[yuàn shēng yíng lù]
        盈: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 铮铮有声[zhēng zhēng yǒu shēng]
        铮铮:金属相击声。比喻为人正直,名声很好。
    • 同声之应[tóng shēng zhī yìng]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颂声载道[sòng shēng zǎi dào]
        赞颂之声充满道路。极言称赞者多。
    • 向声背实[xiàng shēng bèi shí]
        声:声名,这里指虚名;背:违背。指向往声名,背离实际。
    • 无怠之声[wú dài zhī shēng]
        没有怠惰的声音。形容自强不息。
    • 吞声饮泣[tūn shēng yǐn qì]
        吞声:咽下哭声;饮泣:忍住泪水。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流泪入口,不敢哭出声响。形容无声地悲泣
    • 揣骨听声[chuāi gǔ tīng shēng]
        原指旧时相法的一种。不相其面,而摸其骨骼,听其语声,以判贵贱。后用以比喻牵强附会,妄加评判。
    • 雏凤清声[chú fèng qīng shēng]
        雏凤:比喻优秀子弟;清声:清越的鸣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
    • 遗声坠绪[yí shēng zhuì xù]
        指行将绝灭的诗歌创作传统。
    • 逐影寻声[zhú yǐng xún shēng]
        指多方寻求罅隙。
    • 一叠连声[yī dié lián shēng]
        一声紧接着一声。
    • 阒无人声[qù wú rén shēng]
        指静寂得没有一点人声。
    • 虚作声势[xū zuò shēng shì]
        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 驰声走誉[chí shēng zǒu yù]
        指名声传扬。
    • 谈吐风声[tán tǔ fēng shēng]
        形容谈话活跃而有趣。
    • 声势显赫[shēng shì xiǎn hè]
        显赫:指权势很盛。形容名声很大,气势逼人。
    • 掞藻飞声[shàn zǎo fēi shēng]
        掞:发舒;藻:辞藻;飞:飞扬;声:声誉。指施展文才,声誉远扬。
    • 浮声切响[fú shēng qiè xiǎng]
        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也泛指音韵的纤细低沉和洪亮高亢。
    • 声销迹灭[shēng xiāo jì miè]
        犹销声匿迹。指隐藏形迹。
    • 无声无臭[wú shēng wú xiù]
        臭:气味。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没有声音和气味,比喻人没有名声
    • 口口声声[kǒu kou shēng shēng]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形容言谈再三重复他口口声声说他是上海人
    • 大音希声[dà yīn xī shēng]
        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 书声琅琅[shū shēng láng láng]
        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 声偶擿裂[shēng ǒu tī liè]
        偶:成对;擿:选取。形容文章的句子两两并列,声调平仄相对及选用古人的好句子。
    • 绘声绘色[huì shēng huì sè]
        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指叙述、描写极其逼真绘声绘色地说明他的计划,以便赢得他们的赞同
    • 低声细语[dī shēng xì yǔ]
        形容小声说话。
    • 蝇声蚓窍[yíng shēng yǐn qiào]
        从蚯蚓孔发出像苍蝇一样的嗡嗡叫声。比喻声响微不足道。也比喻没有多大的才能。
    • 有声有情[yǒu shēng yǒu qíng]
        形容其声感人至深。
    • 同声相呼[tóng shēng xiāng hū]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同声异俗[tóng shēng yì sú]
        人刚出生时啼哭的声音相同,长大后习惯各不相同。
    • 一迭连声[yī dié lián shēng]
        一声紧接着一声。
    • 不露声色[bù lù shēng sè]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但他另有主张,在汉奸面前先不露声色,暗中观察观察再说
    • 先声夺人[xiān shēng duó rén]
        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指在与对方或对手较量以前,张扬声势来压倒对方或使对方畏惧、退却。后也指做事要抢先一步我兄负一乡之望,乃上之不能先声夺人,阻止设位,攘斥狐仙,力闢谬说。——清. 壮者《扫迷帚》
    • 虚张声势[xū zhāng shēng shì]
        张:铺张,夸大。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假作威势,用虚声吓人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
    • 声情并茂[shēng qíng bìng mào]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 默默无声[mò mò wú shēng]
        默默:幽寂,没有声音。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没有名声,不为人所知。
    • 假誉驰声[jiǎ yù chí shēng]
        指没有真才实学,靠互相吹捧扬名。
    • 蜂目豺声[fēng mù chái shēng]
        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人相貌凶恶,声音可怕。
    • 同声同气[tóng shēng tóng qì]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同“同声共气”。
    • 唉声叹气[āi shēng tàn qì]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 异口同声[yì kǒu tóng shēng]
        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形容意见一致.亦作"异口同音”
    • 名声籍甚[míng shēng jí shèn]
        比喻名声极大。
    • 英声茂实[yīng shēng mào shí]
        指美名和盛业。
    • 瓮声瓮气[wèng shēng wèng qì]
        形容声音粗大低沉。 形容讲话发音浑浊而粗重
    • 一声不吭[yī shēng bù kēng]
        一句话也不说。
    • 枪声刀影[qiāng shēng dāo yǐng]
        指激烈厮杀的场面。
    • 声泪俱下[shēng lèi jù xià]
        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流着眼泪诉说,形容极为悲伤慷慨陈词,声泪俱下
    • 怯声怯气[qiè shēng qiè qì]
        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形容说话时有点害怕和不自然的样子
    • 声色货利[shēng sè huò lì]
        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 谠言直声[dǎng yán zhí shēng]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杜口吞声[dù kǒu tūn shēng]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 赫然有声[hè rán yǒu shēng]
        赫然:显著盛大的样子;声:名声。形容名声很大。
    • 忍气吞声[rěn qì tūn shēng]
        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忍气:受了气而强自忍受。吞声:有话不敢说出来。形容受了气只能勉强忍着,不敢发作为家私少长无短,我则得忍气吞声。——《元曲选.鸳鸯被》
    • 附影附声[fù yǐng fù shēng]
        指盲目附和。
    • 随声附和[suí shēng fù hè]
        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 谓自己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朝中百官俱怕戴的权势,也随声附和。——《祖冲之》尤可怪者,最有识见之客,亦作矮人观场。人言此本最佳,而辄随声附和。——清. 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部》
    • 声威大震[shēng wēi dà zhèn]
        声势和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 声色俱厉[shēng sè jù lì]
        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说话时声音和脸部表情都很严厉
    • 掩口失声[yǎn kǒu shī shēng]
        指忍不住笑出声来。
    • 声名大噪[shēng míng dà zào]
        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 声动梁尘[shēng dòng liáng chén]
        形容歌声嘹亮动人。
    • 一声不响[yī shēng bù xiǎng]
        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 有声无实[yǒu shēng wú shí]
        犹言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 声振林木[shēng zhèn lín mù]
        声:歌声。歌声振动了林木。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 吞声饮恨[tūn shēng yǐn hèn]
        指抱恨无言。
    • 声振寰宇[shēng zhèn huán yǔ]
        寰宇:天下。形容声威极盛。
    • 响不辞声[xiǎng bù cí shēng]
        回音由声音而来。比喻人的名誉根据他的行动而得来。
    • 喏喏连声[nuò nuò lián shēng]
        喏喏:答应的声音。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 望尘僄声[wàng chén piào shēng]
        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
    • 山阳笛声[shān yáng dí shēng]
        形容怀念老朋友。
    • 遗声余价[yí shēng yú jià]
        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
    • 怨声载道[yuàn shēng zài dào]
        载:充满。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强烈不满。 形容普遍地表示不满或怨恨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京本通俗小说》
    • 鼾声如雷[hān shēng rú léi]
        鼾声:熟睡时发出的鼻息声。形容睡得很深,鼾声很大。
    • 怪声怪气[guài shēng guài qì]
        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形容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
    • 刁声浪气[diāo shēng làng qì]
        形容说话装腔作势,语调轻浮。
    • 默然无声[mò rán wú shēng]
        默:静默。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
    • 吞声忍恨[tūn shēng rěn hèn]
        吞声:不敢出声;忍恨:强忍怨恨。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 正声雅音[zhèng shēng yǎ yīn]
        纯正优雅的音乐。
    • 声势烜赫[shēng shì xuǎn hè]
        形容气势盛大的样子。
    • 书声朗朗[shū shēng lǎng lǎng]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 声闻过情[shēng wén guò qíng]
        名声超过实际。 声闻:名誉。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况
    • 鹤唳猿声[hè lì yuán shēng]
        鹤鸣猿啼。形容凄清孤寂的景象。
    • 恶声恶气[è shēng è qì]
        形容说话语气很凶狠,态度粗暴。
    • 言为心声[yán wéi xīn shēng]
        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汉. 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意指言语是表达心意的声音,即言语反映思想
    • 声气相通[shēng qì xiāng tōng]
        彼此串通,互通消息。
    • 一吠百声[yī fèi bǎi shēng]
        即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 大放悲声[dà fàng bēi shēng]
        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放声大哭。指非常伤心少奶奶掩面大哭道:“只是我的天唷。”说着大放悲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蝇声蛙躁[yíng shēng wā zào]
        苍蝇、青蛙无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无病呻吟的诗文。
    • 应声虫[yìng shēng chóng]
        比喻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的人。
    • 疾声大呼[jí shēng dà hū]
        疾:急速。急促而大声的呼喊,以引起注意。
    • 言是心声[yán shì xīn shēng]
        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 众犬吠声[zhòng quǎn fèi shēng]
        比喻随声附和。
    • 闻声相思[wén shēng xiāng sī]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酣声如雷[hān shēng rú léi]
        酣:通“鼾”,熟睡时的鼻息声。形容熟睡时鼾声很大。
    • 百舌之声[bǎi shé zhī shēng]
        比喻唠叨、多嘴。
    • 休声美誉[xiū shēng měi yù]
        休:美好。美好的声誉。
    • 丑声四溢[chǒu shēng sì yì]
        声:名声;溢:外流。丑恶的名声到处传播。形容臭名远扬。
    • 声罪致讨[shēng zuì zhì tǎo]
        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宣布对方的罪状,进行公开谴责
    • 风声鹤唳[fēng shēng hè lì]
        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鹤唳:鹤叫。《晋书.谢玄传》记载,东晋时,秦主苻坚率众攻晋,列阵淝水,谢玄等率精兵击破秦军,秦军在败逃途中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形容非常慌张,到了自惊自扰的程度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一递一声[yī dì yī shēng]
        彼此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替谈话,互相应答。
    • 有声无气[yǒu shēng wú qì]
        ①形容人气息奄奄。②形容说话无精打采。
    • 兵贵先声[bīng guì xiān shēng]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 鸦雀无声[yā què wú shēng]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安静,无一点声息里面依然鸦雀无声
    • 抛声衒俏[pāo shēng xuàn qiào]
        衒:炫耀,卖弄。指故意高声卖弄风骚。
    • 好声好气[hǎo shēng hǎo qì]
        形容语调柔和,态度温和。
    • 鸟声兽心[niǎo shēng shòu xīn]
        比喻言辞动听而心怀阴毒。
    • 唯唯连声[wéi wéi lián shēng]
        唯唯:谦卑的应答。连声应答,以示顺从。
    • 随声是非[suí shēng shì fēi]
        指自己没有独立的是非观念,别人说是,自己也说是,别人说非,自己也说非。
    • 走漏风声[zǒu lòu fēng shēng]
        消息被透漏出去。
    • 饮恨吞声[yǐn hèn tūn shēng]
        饮恨:强忍怨恨;吞声:哭泣而不敢出声。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 形容无力反抗迫害,只能把仇恨和痛苦藏在心里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南朝梁. 江淹《恨赋》
    • 空谷传声[kōng gǔ chuán shēng]
        在山谷里叫喊一声,立刻听到回声。比喻反应极快。
    • 雁过留声[yàn guò liú shēng]
        比喻留名声于身后。
    • 吞声忍泪[tūn shēng rěn lèi]
        形容强忍悲伤。
    • 随声逐响[suí shēng zhú xiǎng]
        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声入心通[shēng rù xīn tōng]
        指一闻圣人之言,即能领悟其微旨。
    • 声名狼藉[shēng míng láng jí]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形容名声极坏请看这位声名狼藉的伪证犯!——《竞选州长》
    • 大喝一声[dà hè yī shēng]
        喝:大声喊叫。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
    • 低声下气[dī shēng xià qì]
        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 形容说话恭顺小心,忍气吞声的样子先和容悦色,低声下气的叫了声姐姐。——《儿女英雄传》
    • 以聋辨声[yǐ lóng biàn shēng]
        让聋子分辨声音。比喻缺乏必要条件,事情无法弄清楚。
    • 细声细气[xì shēng xì qì]
        形容声音柔软轻细。
    • 后实先声[hòu shí xiān shēng]
        实:实力;声:声势。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
    • 声威天下[shēng wēi tiān xià]
        声威:声势。声势震动全世界。
    • 死声淘气[sǐ shēng táo qì]
        大声嘶喊、哭叫。同“死声咷气”。
    • 游光扬声[yóu guāng yáng shēng]
        流传荣誉,播扬名声。
    • 有声有色[yǒu shēng yǒu sè]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形容说话或写文章非常生动,十分精采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从著笔耶?——清. 洪亮吉《北江诗话》
    • 娇声娇气[jiāo shēng jiāo qì]
        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
    • 声势赫奕[shēng shì hè yì]
        声威气势盛大显赫。
    • 附声吠影[fù shēng fèi yǐng]
        比喻盲目附和。
    • 泼声浪气[pō shēng làng qì]
        泼:泼辣;浪:放浪。泼辣的声调放浪的声势。形容撒泼的神态。
    • 一路哭声[yī lù kū shēng]
        路: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在一个地区内,到处是老百姓的哭声。比喻一个地区的百姓因遭受灾难而痛苦。
    • 削铁无声[xuē tiě wú shēng]
        形容刀剑锋利。
    • 偷声细气[tōu shēng xì qì]
        指轻声轻气。
    • 屏声息气[bǐng shēng xī qì]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 作金石声[zuò jīn shí shēng]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 吠影吠声[fèi yǐng fèi shēng]
        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 声应气求[shēng yìng qì qiú]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妖声怪气[yāo shēng guài qì]
        说话腔调妖里妖气,姿态怪异而轻佻。 说话腔调妖里妖气,姿态怪异而轻佻
    • 金革之声[jīn gé zhī shēng]
        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 名声过实[míng shēng guò shí]
        名声超过实际。指虚有其名。
    • 声闻九皋[shēng wén jiǔ gāo]
        九皋:深泽。比喻负有盛名,为世人所称誉。
    • 比肩齐声[bǐ jiān qí shēng]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声如洪钟[shēng rú hóng zhōng]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 大音稀声[dà yīn xī shēng]
        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
    • 无声无息[wú shēng wú xī]
        息:气息。没有什么动静。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 谬采虚声[miù cǎi xū shēng]
        指错误地相信虚假的名声。
    • 声东击西[shēng dōng jī xī]
        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一种策略思想。意为表面上声称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军事上是迷惑敌人、出奇制胜的一种谋略按预定的计划,我们要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把敌人吸引到温水方向。——《遵义会议放光芒》
    • 声势浩大[shēng shì hào dà]
        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 不动声色[bù dòng shēng sè]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不说话,也不表露感情的变化,形容沉着、镇静
    • 吞声忍泣[tūn shēng rěn qì]
        吞声:咽下哭声;忍泣:忍住泪水。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 抛声炫俏[pāo shēng xuàn qiào]
        炫:卖弄。指故意高声,卖弄风骚。
    • 不声不响[bù shēng bù xiǎng]
        指不说话;不出声。
    • 声音笑貌[shēng yīn xiào mào]
        指人的言谈、表情等。泛指一个人的外部情态
    • 金声玉色[jīn shēng yù sè]
        比喻人的坚贞品格和操守。
    • 声张势厉[shēng zhāng shì lì]
        指声威气势盛大显赫。
    • 赫赫有声[hè hè yǒu shēng]
        赫赫:显耀盛大的样子;声:名声。非常显赫的名声。
    • 弦歌之声[xián gē zhī shēng]
        弹琴和唱歌吟诗的声音。古时学校重视音乐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学活动。
    • 独拍无声[dú pāi wú shēng]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难成大事。
    • 音声如钟[yīn shēng rú zhōng]
        形容声音响亮。
    • 饮泣吞声[yǐn qì tūn shēng]
        饮泣:忍住泪水;吞声:咽下哭声。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 声希味淡[shēng xī wèi dàn]
        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 欲言无声[yù yán wú shēng]
        想要说出来又说不出来。
    • 声嘶力竭[shēng sī lì jié]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嗓音嘶哑,气力用尽,形容拚命呼号的样子 瑞全因为气愤,话虽然说的不多,可是有点声嘶力竭的样子。—— 老舍《四世同堂》
    • 哀声叹气[āi shēng tàn qì]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 泣不成声[qì bù chéng shēng]
        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十分悲伤及食不下咽,泣不成声。——清. 黄钧宰《金壶七墨》
    • 一口一声[yī kǒu yī shēng]
        犹口口声声。
    • 声名藉甚[shēng míng jiè shèn]
        名声显赫。指人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极高。
    • 声闻过实[shēng wén guò shí]
        声闻:声望,名声;过:超过;实:实际。名声超过实际情况。指名不副实。

    声[shē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声曲[shēng qǔ]
        音声曲调。
    • 声呐[shēng nà]
        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时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的特性,进行水下目标探测与通信的设备和技术。其工作频率可从几百赫至几百千赫,探测距离可从几百米至几十千米。广泛应用于海底勘测、确定礁区范围、搜寻沉船、探测鱼群等;军事上用它对敌方舰艇进行搜索、跟踪、测距、测向、测速等。
    • 声交[shēng jiāo]
        声闻相通。
    • 声猷[shēng yóu]
        声誉和业绩。
    • 声教[shēng jiào]
        声威教化。
    • 声能[shēng néng]
        媒质的总能量与无声波存在时的能量之差;声波所具有的能量。媒质的总能量与无声波存在时的能量之差;声波所具有的能量
    • 声阻[shēng zǔ]
        提出抗议。
    • 声采[shēng cǎi]
        1.指文章的风采。 2.犹声誉。
    • 声泪[shēng lèi]
        边诉说边哭泣。
    • 声兵[shēng bīng]
        1.宣布出兵。 2.指虚张声势以疑惑敌人的军事布置。
    • 声化[shēng huà]
        1.声威教化。 2.语音学名词。即清音的浊音化。语音中的清音﹐有时受邻近元音或浊音的影响而变为浊音。如普通话“好的”hǎode快读时“的”的声母被前面的元音同化而由清音变为浊音。
    • 声谱[shēng pǔ]
        描绘声音成分如频率﹑幅度等的图表或记录。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
    • 声词[shēng cí]
        声音言词。指动听的话。
    • 声章[shēng zhāng]
        金鼓和旌旗。皆用以指挥军队进止者。《国语.晋语一》:“变非声章,弗能移也。声章过数则有衅,有衅则敌入。”韦昭注:“声,金鼓也;章,旌旗也。”后以喻声势威风。
    • 声地[shēng de]
        声望与地位。
    • 声问[shēng wèn]
        见“声闻”。
    • 声香[shēng xiāng]
        馨香。比喻美好的名声。
    • 声嗓[shēng sǎng]
        嗓音。 嗓音、声音
    • 声迹[shēng jì]
        1.声望与事迹。 2.犹言音讯行踪。 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 声文[shēng wén]
        1.泛指音调。 2.特指曲谱及词。
    • 声均[shēng jūn]
        见“声韵”。
    • 声言[shēng yán]
        声称﹐扬言;声张。 声张;用语言、文字公开表示有一个乡农会很巧妙,捉了一个劣绅来,声言今天要给他戴高帽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声望[shēng wàng]
        众人崇仰的名声、威信:勤政和廉洁使得他声望日隆。
    • 声诺[shēng nuò]
        1.亦作“声喏”。 2.出声应答。 3.古人谒见官长或会见宾客时叉手行礼﹐同时扬声致敬之谓。
    • 声歌[shēng gē]
        指诗词歌赋等抒情遣怀的作品。
    • 声誉[shēng yù]
        声望名誉。 名誉;声望这里是正当的世家,在本城里是声誉最好的。——巴金《家》收百姓之欢心,树名贤之良佐,天下无双,则足以显声誉。——《后汉书.冯衍传》
    • 声价[shēng jià]
        名誉身价。 名声和社会地位声价倍增
    • 声列[shēng liè]
        见“声烈”。
    • 声源[shēng yuán]
        振动着的发声物体﹐如人的口﹑乐器和扬声器等。 正在发声的物体
    • 声声慢[shēng shēng màn]
        1.词牌名。双调,九十六字至九十九字。有押平声韵和押仄声韵两体。押仄声韵的按例用入声。2.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也有与全阕都相同的。用作引子。3.词篇名。南宋李清照作。写作者南渡后寡居的凄凉处境,语言本色生动,所述愁苦之情深切动人。首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个叠字,创词中从未有过的奇格,更为后人称道。
    • 声请[shēng qǐng]
        声明请求。 申请,申述请求声请准予报名
    • 声辩[shēng biàn]
        公开辩白解释:再三声辩|没人听你声辩。
    • 声律[shēng lǜ]
        1.五声六律。指音乐。 2.指语言文字的声韵格律。
    • 声叉[shēng chā]
        谓声音不正常。
    • 声利客[shēng lì kè]
        谓热中于名利者。
    • 声口[shēng kǒu]
        1.口音﹐方音。 2.犹口气。 3.指诗歌或歌曲的音韵格调。 4.犹风言风语。 5.指言语。 6.指(说话的)声音。
    • 声屈[shēng qū]
        喊冤。
    • 声张[shēng zhāng]
        说出去,张扬:这事关系重大,不可声张出去|先别声张,查清楚了再说。
    • 声纳[shēng nà]
        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来进行导航和测距的技术或设备。军事上用于侦察﹐也用于测量海深和发现鱼群等方面。一种利用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声波或超声波探测水下物体(如潜艇或深水水雷)的存在和位置的一种仪器
    • 声利[shēng lì]
        犹名利。
    • 声述[shēng shù]
        声明陈述。
    • 声声气气[shēng shēng qì qì]
        犹言絮絮叨叨。表示不满。
    • 声钟给赙[shēng zhōng gěi fù]
        鸣钟致赙。本谓办理丧事﹐亦为死亡的婉辞。
    • 声姿[shēng zī]
        声音姿态。
    • 声华[shēng huá]
        犹言声誉荣耀。 美好的名声;声誉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潦倒翁。—— 唐. 白居易《晏坐闲吟》
    • 声呼[shēng hū]
        发声;呼声。
    • 声韵学[shēng yùn xué]
        研究语音系统和语音演变的科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门。又称音韵学。 音韵学,是研究清代以前的汉语语音的学科
    • 声节[shēng jié]
        1.音声节奏。 2.声势气概。
    • 声烈[shēng liè]
        1.声美。 2.亦作“声列”。显赫的名望。
    • 声偶[shēng ǒu]
        指诗文中字词音节的对偶。
    • 声闻乘[shēng wén chéng]
        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
    • 声埶[shēng yì]
        见“声势”。
    • 声子[shēng zǐ]
        假设压缩波能分成的量子,并假设这些量子像光子一样具有个体的全同性和平均自由程。假设压缩波能分成的量子,并假设这些量子像光子一样具有个体的全同性和平均自由程
    • 声臭[shēng chòu]
        《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原指声音与气味。后以“声臭”喻名声或形迹。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铭之戒之,以永声臭。”宋储泳《祛疑说.鬼神之理》:“夫鬼神者,本无形迹之可见,声臭之可求,谓之有则不可。”一说,声,通“馨”。声臭,为馨臭。
    • 声施[shēng shī]
        1.名声流传。 2.为世人所传扬的名声。
    • 声寃[shēng yuān]
        申诉冤屈。
    • 声响[shēng xiǎng]
        1.谓回响应声而起。 2.比喻人们随声附和。 3.指话语和说话的声气。 4.响声。 5.出声﹐做声。 声音;响动这发动机声响太大
    • 声名文物[shēng míng wén wù]
        见“声明文物”。
    • 声威[shēng wēi]
        声势威风。
    • 声势[shēng shì]
        1.亦作“声埶”。 2.声威气势。 3.指军队间遥相呼应﹐互为支援。 4.犹权势。声望与势力。 5.特指文章的声韵气势。 6.古代对音译的十二个梵语元音的一种称呼。 名声威望和气势造成声势声势浩大的场面
    • 声咳[shēng hāi]
        咳嗽或所发的声音。
    • 声速[shēng sù]
        又称“音速”。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跟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有关。一般情况下,金属中的声速最大,液体其次,气体中的声速最小。气体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声比[shēng bǐ]
        音调相谐。
    • 声部[shēng bù]
        音乐术语。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四部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等。
    • 声芳[shēng fāng]
        美好的声名。
    • 声闻[shēng wén]
        1.亦作“声问”。 2.音信。 3.名声。
    • 声裁[shēng cái]
        犹舆论。
    • 声光化电[shēng guāng huà diàn]
        清末民初时指自欧美传来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现不常用。
    • 声病[shēng bìng]
        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南朝梁沈约等﹐至唐乃有此称。唐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
    • 声明[shēng míng]
        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表明其对某重大问题的主张和观点而公开发表的文件。由两个以上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共同发表的可称为“联合声明”或“共同声明”。有些声明具有条约性质。
    • 声嗽[shēng sòu]
        犹謦欬。借指言谈笑语。
    • 声讯台[shēng xùn tái]
        从事有偿电话信息服务的机构。
    • 声讨[shēng tǎo]
        公开斥责:声讨侵略者的罪行。
    • 声妓[shēng jì]
        见“声伎”。
    • 声尘[shēng chén]
        1.佛教语。六尘之一。 2.指世俗的音乐或娱乐等活动。 3.指名声。
    • 声容[shēng róng]
        1.声音容貌。 2.犹言声调。亦指声势。 3.指歌妓。
    • 声奢[shēng shē]
        指奢华的风尚。
    • 声情[shēng qíng]
        1.声音和神情。 2.指文章﹑歌曲等的声调及其所表现的情感。 声音和感情声情并茂
    • 声浪[shēng làng]
        1.讲话﹑呼喊﹑喧闹或物体振动的声音。 2.借指社会上的某种论调或呼声。 3.声波的旧称。
    • 声饮[shēng yǐn]
        犹言声色饮食。
    • 声欬[shēng kài]
        咳嗽或所发的声音。
    • 声控[shēng kòng]
        用声音控制。 用声音控制
    • 声学[shēng xué]
        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等问题的物理学分支学科。按频率,有超声学、次声学等;按研究方法,有几何声学、物理声学、波动声学、分子声学等;按研究对象,有语言声学、生理声学、建筑声学、水声学、电声学等。
    • 声荣[shēng róng]
        犹声誉。
    • 声纽[shēng niǔ]
        音韵学术语。即声母。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参见“声母”。
    • 声气[shēng qì]
        ①声音气息。指朋友间的意气:声气相投。②消息:互通声气。③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双方都没个好声气。
    • 声讯[shēng xùn]
        由专设的电话提供的各类信息咨询业务:声讯台|求职者可拨打声讯电话查询有关事宜。
    • 声玩[shēng wán]
        声色玩好。
    • 声影[shēng yǐng]
        语本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后以“吠形吠声”比喻不察真伪﹐随声附和。形﹐或作“影”。故以“声影”谓没有根据的谣传。
    • 声态[shēng tài]
        指人的声音和情态。 人的话音和神态她声态迷人,怨不得有那么多追求者
    • 声伎儿[shēng jì ér]
        见“声儿”。
    • 声度[shēng dù]
        犹声调。
    • 声喏[shēng rě]
        见“声诺”。 唱喏。指古代下属进见上级,一面拱手作揖,一面出声致敬
    • 声母[shēng mǔ]
        一个汉字音节起头的辅音叫声母,其余的音叫韵母。如“术”(shù)的sh是声母,u是韵母。只有小部分字的音节以元音起头,即直接以韵母起头,它的声母叫“零声母”。如“爱”(ài)就是零声母字。
    • 声乐[shēng yuè]
        1.音乐。 2.今指歌唱。可以有音乐伴奏﹐亦可无音乐伴奏﹐皆以歌喉为主﹐与器乐不同。
    • 声家[shēng jiā]
        唐宋时称工于词曲者。
    • 声旁[shēng páng]
        分析汉字形体的术语。指形声字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与形旁相对而言。如“粮”﹑“崖”﹐分别由形旁“米”﹑“山”与声旁“量”﹑“厓”构成。参见“形声”。
    • 声骨[shēng gǔ]
        谓听声揣骨的相术。
    • 声焰[shēng yàn]
        声威气焰。
    • 声声口口[shēng shēng kǒu kǒu]
        口口声声。形容反复地陈说表白。
    • 声称[shēng chēng]
        1.名声;声誉。 2.声言;公开表示。
    • 声场[shēng chǎng]
        有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那部分媒质范围。有声波在其中传播的那部分媒质范围
    • 声援[shēng yuán]
        1.遥作支援。本用于军事。 2.用于群众活动。 3.今多指公开发表言论表示支援。 公开声明或造成声势表示支援有社会舆论的声援,国民党不敢怎么样,你们可以回家去住了。——杨沫《青春之歌》
    • 声柱[shēng zhù]
        由多个高、低频扬声器有机地排列成柱状的扬声器组合。利用高、低频扬声器进行互补,而使音域宽广。声音能量能有方向地集中传播,提高扩声效率。最先用于音乐厅、剧院等需高保真音响要求的场所。现已广泛用于家庭音响设备中。
    • 声压[shēng yā]
        声场中某一时刻某一点上的实际压力与该点上平均压力的差值。声场中某一时刻某一点上的实际压力与该点上平均压力的差值
    • 声略[shēng lüè]
        犹威略。

    声[shē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买声儿[mǎi shēng ér]
        博取声誉。
    • 淘声斗气[táo shēng dòu qì]
        吵架拌嘴。
    • 传声器[chuán shēng qì]
        俗称话筒﹑麦克风,旧称微音器。一种把声音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的器件,广泛用于电话﹑广播﹑录音和扩音设备中。
    • 抛声调嗓[pāo shēng diào sǎng]
        谓故意提高嗓门。
    • 文物声明[wén wù shēng míng]
        指礼乐典章制度。语本《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
    • 八声甘州[bā shēng gān zhōu]
        1.词牌名。又叫《甘州》﹑《潇潇雨》。双调平韵﹐九十五至九十八字﹐共有七体。本唐时教坊大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为词牌。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属仙吕宫。北曲字数﹑格律与词牌字句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而与北曲略同,用作过曲。
    • 同声翻译[tóng shēng fān yì]
        会场或剧场中用来进行翻译的电声系统。译员们将演讲词或台词同步译成不同语种,通过电声系统传送。席位上听众可自由选择语种进行收听。
    • 丧声歪气[sàng shēng wāi qì]
        恶声恶气;粗声粗气。
    • 有声读物[yǒu shēng dú wù]
        用磁带录制成的出版物。
    • 猇声狺语[xiāo shēng yín yǔ]
        形容恶言叫骂。
    • 嗐声顿脚[hài shēng dùn jiǎo]
        见“嗐声跺脚”。
    • 鸣声上下[míng shēng shàng xià]
        意思是鸟到处鸣叫。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 意思是鸟到处鸣叫。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
    • 蛮声獠气[mán shēng liáo qì]
        旧时北方人嘲笑南方人说话的声气。
    • 低声波[dī shēng bō]
        比人类能听见的最低频率还要低的振动波,每秒振动十六次以下。在海洋考察﹑矿藏探查﹑医疗﹑火箭和人造卫星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次声武器[cì shēng wǔ qì]
        发出次声波来杀伤人的武器。次声波能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内脏发生位移和形变,功能损坏,甚至造成人死亡。
    • 有声盒带[yǒu shēng hé dài]
        指盒式有声带。
    • 侉声野气[kuǎ shēng yě qì]
        形容说话既非本地口音,腔调又粗野。
    • 海水声速[hǎi shuǐ shēng sù]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海水所受压力(或深度)等有关。约为1500米/秒。
    • 无声琴[wú shēng qín]
        即无弦琴。语本《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 秀声秀气[xiù shēng xiù qì]
        见“秀里秀气”。
    • 脱声脱气[tuō shēng tuō qì]
        失声失气。形容因悲恐话音失常。
    • 有声带[yǒu shēng dài]
        录有音乐﹑戏剧等内容的磁带。
    • 传声筒[chuán shēng tǒng]
        1.亦称“传话筒”。 2.用以提高音量的圆锥形话筒。 3.喻指只会传达别人的话,自己却毫无主见的人。 4.犹言小广播,谓私下传播不该传播的或不可靠的消息。
    • 嗲声嗲气[diǎ shēng diǎ qì]
        1.形容撒娇的声音和样子。 2.形容语音的绵软柔细。
    • 慢声吞气[màn shēng tūn qì]
        见“慢声慢气”。
    • 奶声奶气[nǎi shēng nǎi qì]
        形容声调稚气。
    • 嗐声跺脚[hài shēng duò jiǎo]
        1.亦作“嗐声顿脚”。 2.形容惋惜﹑焦急或气愤的样子。
    • 超声波[chāo shēng bō]
        频率高于听觉上限(20000赫)的声波。其主要特性和作用是:波长短,方向性好;在固体和液体中衰减小,传播距离远;声功率大,能量容易集中。能产生机械、热、光、电、化学及生物等各种效应。 频率高于20000赫的声波。其特征是:波长短,近似作直线传播,在固体和液体内衰减比电磁波小;能量集中,可形成高强度、剧烈振动,引起激震波、液体中的空化作用等,产生机械、光、热、电、化学和生物等各种效应,被现代科技广泛应用
    • 呶声呶气[náo shēng náo qì]
        谓矫作女子的声音。
    • 无声手枪[wú shēng shǒu qiāng]
        “微声手枪”的俗称。发射时声音微弱的手枪。通常采用在枪口上装消音器或应用其他技术措施消减射击噪声。一般可把射击噪声由150无声手枪170分贝降低到60无声手枪90分贝。主要用于执行特殊任务。
    • 丧声嚎气[sàng shēng háo qì]
        詈词。谓如遇丧事般哭泣。
    • 拟声词[nǐ shēng cí]
        也称“象声词”。摹拟自然声音的词。如哗啦、轰隆、叮咚。
    • 鹘伶声嗽[hú líng shēng sòu]
        宋代南戏的别称。
    • 无声画[wú shēng huà]
        1.谓如画的景物。 2.指画幅。
    • 无声片[wú shēng piānr]
        没有声音,只有形象的影片。也称默片。
    • 调声叶律[diào shēng xié lǜ]
        调弄声韵使合于音律。
    • 缓声歌[huǎn shēng gē]
        古乐府《杂曲歌辞》之一。缓声,谓歌声柔缓。古辞仅存《前缓声歌》一首。晋陆机,南朝宋孔宁子﹑谢惠连,梁沈约均有拟作。见《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五.前缓声歌》。亦省作“缓歌”。
    • 留声机[liú shēng jī]
        把录在唱片上的声音放出来的机器。有的地区叫话匣子。 通过唱针在旋转的圆盘或圆筒上的螺纹中移动来放声的装置
    • 硬声硬气[yìng shēng yìng qì]
        形容说话语气生硬。
    • 冷声冷气[lěng shēng lěng qì]
        含有讥讽意味的语调。
    • 乔声怪气[qiáo shēng guài qì]
        高声怪调。
    • 零声母[líng shēng mǔ]
        指汉字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现代汉语中“乌(wū)”﹑“盐(yán)”﹑“雨(yǔ)”都读零声母。现代零声母字从中古好几类声纽演变而来﹔中古音零声母以“影”纽为代表。
    • 超声速[chāo shēng sù]
        流体中超过音速的速度。 流体中超过音速的速度
    • 扬声器[yáng shēng qì]
        又称“喇叭”。一种电声换能器件。音频电能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使其纸盆或膜片振动周围空气造成音响。按换能元件分动圈式、电容式、晶体式;按声辐射材料分纸盆式、号筒式、膜片式;按纸盆形状分圆形、椭圆形、双纸盆和橡皮折环;按频率分低音、中音、高音;按音圈阻抗分低阻抗和高阻抗;按效果分直辐和环境声等。 工作原理与电话受话器相似,但能放大声音(如扩声系统,无线电或电视接收机及唱机中)的电声器件
    • 铜声响器[tóng shēng xiǎng qì]
        形容说话声音响亮。
    • 音声人[yīn shēng rén]
        唐代对官府乐人的总称。
    • 美声唱法[měi shēng chàng fǎ]
        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特点为: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称,经过句、花腔装饰乐句等轻灵流丽,对声音强度有严格而多层次的控制。盛行于17、18世纪及19世纪初。1850年前后趋于衰落。但某些特点仍保留在此后的意大利声乐艺术中,并有发展。 起源于17和18世纪意大利的强调自如、纯净、平稳的发声与灵活和准确的声乐技巧的歌剧唱法
    • 噪声污染[zào shēng wū rǎn]
        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所造成的污染,多由机械振动或流体运动引起。安静环境中,约30分贝的声音就是噪声,超过50分贝,会影响睡眠和休息,90分贝以上,会损伤人的听觉,影响工作效率,严重的可致耳聋或诱发其他疾病。 由干扰或有害噪声(如汽车或喷气式飞机的噪声)形成的环境污染
    • 憨声憨气[hān shēng hān qì]
        形容说话声音粗大。
    • 慢声慢语[màn shēng màn yǔ]
        见“慢声慢气”。
    • 慢声慢气[màn shēng màn qì]
        形容说话声调和缓。
    • 秋声赋[qiū shēng fù]
        赋篇名。北宋欧阳修作。文中以各种比喻描摹秋声,将无形的秋声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最后引发出对人生、自然的深沉感慨。语言夸张,声势宏大,音节优美,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名篇。
    • 风声贱人[fēng shēng jiàn rén]
        见“风声妇人”。
    • 轻声地[qīng shēng de]
        不高声喧闹地,不刺耳地,音高和音量都柔和地。 不高声喧闹地,不刺耳地,音高和音量都柔和地轻声低语
    • 于无声处[yú wú shēng chǔ]
        话剧剧本。宗福先作于1978年。梅林和儿子欧阳平途经上海,来到老战友何是非家中。何是非过去曾诬陷梅林为叛徒,这次又得知欧阳平因收集天安门诗抄而成为被追捕的反革命分子,即向“四人帮”分子告密。欧阳平遭逮捕后,何是非的妻子、女儿坚决与何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