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新华字典>洋组词

洋相关字典

洋[yáng]字在开头的词语

  • 洋囝囝[yáng jiǎn jiǎn]
      见“洋囡囡”。
  • 洋琴[yáng qín]
      古代从异域传来的一种弹拨弦乐器。 用金属弦线有二至三个八度音域,双手执小木槌演奏的梯形乐器
  • 洋房[yáng fáng]
      欧美式样的房屋。
  • 洋瓷[yáng cí]
      1.亦作“洋磁”。 2.方言。搪瓷。 ∶搪瓷
  • 洋沟[yáng gōu]
      阳沟。露在地面上的排水沟。
  • 洋绉[yáng zhòu]
      一种丝绸织品。极薄而软,微带自然皱纹。
  • 洋火[yáng huǒ]
      火柴。 ∶火柴
  • 洋码子[yáng mǎ zǐ]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 洋务[yáng wù]
      1.清末指与外国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事务;亦指模仿外国上述方面的事务。 2.香港等地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服务行业。
  • 洋纱[yáng shā]
      1.旧时称用机器纺的棉纱。 2.旧时称用细棉纱织成的一种平纹细布,质地轻薄,多用来做手绢﹑蚊帐﹑窗帘和夏季服装等。
  • 洋装[yáng zhuāng]
      1.西服。 2.指书的西式装订方法。参见“洋装书”。 3.见“洋庄”。
  • 洋泾话[yáng jīng huà]
      指洋泾浜外语。多指英语。
  • 洋取灯[yáng qǔ dēng]
      方言。火柴。
  • 洋字[yáng zì]
      外国文字。
  • 洋籍[yáng jí]
      外国国籍。
  • 洋车[yáng chē]
      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主要用以载人。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又叫人力车。 人力车,黄包车
  • 洋头[yáng tóu]
      1.方言。田间。 2.指西式发型。
  • 洋商[yáng shāng]
      1.鸦片战争前,厦门﹑广州等处专营对外贸易的洋行商人的简称。 2.鸦片战争后,专指来我国经商的外国商人。 买办偕洋商伍同至逆船。——《广东军务记》
  • 洋元[yáng yuán]
      银元。
  • 洋蜡[yáng là]
      洋蜡烛。
  • 洋相[yáng xiàng]
      1.逗人发笑的怪样子。 2.指令人可笑﹑可厌的丑态。 逗人发笑的怪样子
  • 洋泌[yáng mì]
      涌流不竭的泉水。语出《诗.陈风.衡门》:“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 洋钱[yáng qián]
      银元的俗称。最初由西班牙流入中国,故名。 ∶银洋,银元
  • 洋霉[yáng méi]
      见“洋霉疮”。
  • 洋海[yáng hǎi]
      海洋。
  • 洋嗓子[yáng sǎng zi]
      用西洋发声方法唱歌的嗓音。 用西洋的发音方式来演唱的嗓音
  • 洋囡囡[yáng nān nān]
      方言。即洋娃娃。
  • 洋行[yáng háng]
      旧指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后多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 解放前,外国的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也指专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
  • 洋灰[yáng huī]
      水泥的俗称。 水泥的俗称
  • 洋银[yáng yín]
      即洋钱。
  • 洋地黄[yáng dì huáng]
      玄参科。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又称毛地黄,别称紫花洋地黄。全株被短毛。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初夏开花,花多数成顶生的长总状花序,花冠钟状唇形,上唇紫红色,下唇内部白色,有紫色斑点。原产欧洲西部,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为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叶含强心苷,用作强心药,能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用以治疗心力衰竭。作用慢而持久,有蓄积作用。过量可产生毒性反应。
  • 洋流[yáng liú]
      又称“海流”。海洋中海水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洋流宽达数十千米至数百千米。按其成因可分为风洋流、密度流、倾斜流、补偿流和潮流等。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所有海洋现象均与洋流有关。
  • 洋羡[yáng xiàn]
      亦作“洋羨”。丰富有馀。
  • 洋鐝[yáng jué]
      钁头。刨土的工具,类似镐。清 易顺鼎《筹战事六条请代奏疏》:“只须兵勇各带洋鐝,以备开挖之用。”
  • 洋篷[yáng péng]
      清末外商供乘坐长江轮船的乘客候船时休息或住宿的临时招待房舍。
  • 洋历[yáng lì]
      阳历。国际通用的公历。
  • 洋椿属[yáng chūn shǔ]
      热带美洲的楝科材用大乔木的一个小属,其特征是二回羽状叶,花具有5室的子房,产生有翅的种子,提供用作装饰家具的木材。 热带美洲的楝科材用大乔木的一个小属,其特征是二回羽状叶,花具有5室的子房,产生有翅的种子,提供用作装饰家具的木材
  • 洋货[yáng huò]
      旧指外国进口货物。 旧指外国进口的货物
  • 洋劲[yáng jìn]
      指新奇的﹑特别的趣味。
  • 洋灯[yáng dēng]
      指带有玻璃护罩的煤油灯。
  • 洋鬼子[yáng guǐ zi]
      旧时对在中国的外国人的憎称。 旧时对在中国的外国人的憎称
  • 洋装书[yáng zhuāng shū]
      旧指西式装订的书籍,装订线放在书皮里面。区别于线装书。
  • 洋学堂[yáng xué táng]
      旧指始于近代的新式学校。
  • 洋石灰[yáng shí huī]
      即洋灰。
  • 洋痘[yáng dòu]
      指用牛痘苗种痘。
  • 洋葱[yáng cōng]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圆筒形,中空,秋天开花,花小,色白。地下有白色或紫红色的扁球形鳞茎。 2.亦称“洋葱头”。洋葱的鳞茎。可以食用。
  • 洋庄[yáng zhuāng]
      1.亦作“洋装”。 2.旧式前膛洋炮。因式样与土炮不同,故称。
  • 洋八股[yáng bā gǔ]
      比喻以新形式出现的空洞死板的文章﹑讲演等。
  • 洋关[yáng guān]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通商口岸设立的海关。后为帝国主义国家所控制。
  • 洋泾浜[yáng jīng bāng]
      旧时上海租界地名。该地华人洋人杂处,语言混杂,一些人以不纯正的英语跟英美人交谈(语法依据汉语,词语来自英语),这种英语被讥称为“洋泾浜”英语。亦泛指不规范使用的外语。
  • 洋霉疮[yáng méi chuāng]
      杨梅疮。
  • 洋洋[yáng yáng]
      ①盛大或众多的样子:河水洋洋|洋洋大观|洋洋万言。②得意高兴的样子:喜气洋洋|洋洋自得|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 洋烛[yáng zhú]
      洋蜡烛。
  • 洋税[yáng shuì]
      旧时国家征收的进口关税。
  • 洋伞[yáng sǎn]
      用铁做伞骨,蒙上布﹑绸子或尼龙做成的伞。这种伞由外国传入,故名。
  • 洋泡泡[yáng pào pào]
      薄橡皮制成的玩具,充气后鼓起成球状。
  • 洋化[yáng huà]
      指思想意识受外国影响很深,在生活习惯方面模仿外国。
  • 洋奶[yáng nǎi]
      漾奶。婴儿吃奶后吐出。
  • 洋理[yáng lǐ]
      特殊的理由。
  • 洋操[yáng cāo]
      旧指西式军事和体育方面的操练。
  • 洋文[yáng wén]
      外国的语言文字。
  • 洋禁[yáng jìn]
      封闭海关,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 洋防[yáng fáng]
      海防。
  • 洋鼓[yáng gǔ]
      西洋式的鼓。
  • 洋人[yáng rén]
      外国人(多指西洋人)。 外国人
  • 洋铺子[yáng pù zǐ]
      以出售洋货为主的商店。
  • 洋码字[yáng mǎ zì]
      指阿拉伯数字。
  • 洋气[yáng qì]
      1.指外国的式样﹑风格﹑习俗等。 2.带有洋气。
  • 洋捞[yáng lāo]
      方言。洋财,意外得到的财物。
  • 洋井[yáng jǐng]
      旧称用机器抽水的井。又称机井﹑管井或自流井。
  • 洋炉[yáng lú]
      西式火炉。以煤作燃料,设置铁皮烟筒散发热量并通烟于室外。
  • 洋毛子[yáng máo zǐ]
      近代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憎称。
  • 洋场[yáng chǎng]
      旧指洋人较多的都市。多指上海。 指旧时洋人较多的都市,多指上海(含贬义)
  • 洋溢[yáng yì]
      ①充满;广泛传播:声名洋溢乎中国|会场里洋溢着友好的气氛|声誉日洋溢。②充分显露:热情洋溢|忠孝之诚,洋溢楮墨。
  • 洋槐[yáng huái]
      刺槐的俗称。
  • 洋台[yáng tái]
      阳台。楼房的小平台,有栏杆,供晒衣服﹑乘凉等用。
  • 洋钉[yáng dīng]
      钉子的俗称。
  • 洋芋[yáng yù]
      方言。马铃薯。 〈方〉∶马铃薯,土豆
  • 洋金[yáng jīn]
      熔化的金属。洋,通“烊”。
  • 洋话[yáng huà]
      外语的俗称。
  • 洋蜡烛[yáng là zhú]
      用西洋方法制成的蜡烛。
  • 洋纚[yáng lí]
      见“洋洋纚纚”。
  • 洋红[yáng hóng]
      一种近似粉红色的颜料。 较深的粉红色
  • 洋罪[yáng zuì]
      特别的痛苦。
  • 洋教[yáng jiào]
      指近代从西方传入我国的基督教。
  • 洋姜[yáng jiāng]
      菊芋的俗称。形状似姜,不辣。可以腌﹑泡作酱菜。 ∶菊芋
  • 洋菜[yáng cài]
      琼脂的通称。详“琼脂”。 琼脂,冻粉:从某些红藻类植物提取的凝胶质产品,主要用作培养基和食品的凝胶剂和稳定剂
  • 洋布[yáng bù]
      旧时称机器织的平纹布。与手工纺织的“土布”相对。 旧时称机器织的平纹布
  • 洋油[yáng yóu]
      1.方言。煤油。 2.从国外进口的煤油﹑汽油等。

洋[yáng]字的成语

  • 贪大求洋[tān dà qiú yáng]
      洋:指外国的。贪图大的和外国的。指不根据实际情况而追求规模大的或国外的做法。
  • 土洋并举[tǔ yáng bìng jǔ]
      本国的土法和外国的洋法都采用。 本国的(土)法和外国的(洋)法都采用
  • 一片汪洋[yī piàn wāng yáng]
      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
  • 望洋兴叹[wàng yáng xīng tàn]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 大度汪洋[dà dù wāng yáng]
      大度:气量大;汪洋:深广。形容人有度量,能容人。
  • 纷纷洋洋[fēn fēn yáng yáng]
      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同“纷纷扬扬”。
  • 峨峨洋洋[é é yáng yáng]
      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
  • 十里洋场[shí lǐ yáng chǎng]
      旧指洋人较多的地方。多形容旧时的上海。
  • 远涉重洋[yuǎn shè chóng yáng]
      重洋:辽阔无边的海洋。远远地渡过海洋。
  • 喜气洋洋[xǐ qì yáng yáng]
      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形容特别高兴的样子到处喜气洋洋,一派大好时光
  • 洋洋自得[yáng yáng zì dé]
      犹言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形容神气十足,非常得意
  • 远隔重洋[yuǎn gé chóng yáng]
      重洋:一重重的海洋。指相距遥远。
  • 望洋惊叹[wàng yáng jīng tàn]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 洋洋纚纚[yáng yáng sǎ sǎ]
      形容盛美而有条理。
  • 崇洋媚外[chóng yáng mèi wài]
      洋:西洋,指西方国家;媚:谄媚。崇拜西方一切,谄媚外国人。指丧失民族自尊心,一味奉承巴结外国人。 一味崇尚洋人洋货,对外国人献媚讨好那时清王朝以及当权的洋务派崇洋媚外,出卖国家主权。—— 茅盾《向鲁迅学习》
  • 热情洋溢[rè qíng yáng yì]
      热烈的感情充分地流露出来。
  • 被发洋狂[pī fà yáng kuáng]
      被发:披散头发。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 得意洋洋[dé yì yáng yáng]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 洋为中用[yáng wéi zhōng yòng]
      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清末先进民族思想家提出的口号。指吸收借鉴外国有用的东西,为中国利用
  • 洋相百出[yáng xiàng bǎi chū]
      尽是逗人发笑的怪样子。
  • 飘洋过海[piāo yáng guò hǎi]
      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 江洋大盗[jiāng yáng dà dào]
      在江河湖海抢劫行凶的强盗。
  • 洋洋洒洒[yáng yáng sǎ sǎ]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形容文章或谈话长而流畅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茅盾《风景谈》
  • 汪洋浩博[wāng yáng hào bó]
      形容人的气度宽广、文辞豪放、学识渊博像水势浩大无边。 水势广大,浩瀚无垠。形容人胸怀博大,学问精深
  • 汪洋自恣[wāng yáng zì zì]
      比喻人的气度或气势宏大。
  • 出洋相[chū yáng xiàng]
      露出令人作笑的丑相;略带幽默的失态。 露出令人作笑的丑相;略带幽默的失态他试图使他的上司出洋相来让听众开心
  • 德洋恩普[dé yáng ēn pǔ]
      指德泽优渥普及。
  • 汪洋辟阖[wāng yáng pì hé]
      汪洋:水势浩大;辟阖:开和关。水势浩大而开关有制。比喻文笔言谈酣畅淋漓,放得开,收得拢。
  • 东洋大海[dōng yáng dà hǎi]
      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
  • 汪洋恣肆[wāng yáng zì sì]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 洋洋盈耳[yáng yáng yíng ěr]
      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 意气洋洋[yì qì yáng yáng]
      形容很得意的样子。同“意气扬扬”。
  • 一泻汪洋[yī xiè wāng yáng]
      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 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一泻汪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 土洋结合[tǔ yáng jié hé]
      把简单的设备或技术同现代化的设备或技术结合起来。
  • 洋洋大观[yáng yáng dà guān]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采的景象。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形容事物复杂繁多,丰富多彩河之北,山如屏列,已属山西界,真洋洋大观也。——清. 沈复《浮生六记》

洋[yáng]字在结尾的词语

  • 四大洋[sì dà yáng]
      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零丁洋[líng dīng yáng]
      南海零丁山下海面名。在广东省中山市南珠江口外。
  • 盲洋[máng yáng]
      1.亦作“盳洋”。 2.仰视或远视貌。
  • 印度洋[yìn dù yáng]
      世界第三大洋。在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之间。面积约7492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897米。海洋资源以石油最为突出,波斯湾是世界海底石油最大的产区。印度洋是世界各大洋中最早的海运中心,目前仍是贯通亚洲、非洲、大洋洲的交通要道。
  • 北洋[běi yáng]
      清末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特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
  • 大西洋[dà xī yáng]
      世界第二大洋。在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和欧洲之间。面积9336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3600米。海洋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在世界各大洋中居第二。北海和墨西哥湾等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石油。航运地位重要,是世界航运最发达的大洋。 世界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北美、南美之间
  • 外洋[wài yáng]
      1.指外国。
      2.指外海。与内海相对。
      3.指外国的银圆。
  • 猖洋[chāng yáng]
      倘徉。
  • 内洋[nèi yáng]
      内海。
  • 海洋[hǎi yáng]
      海和洋的统称。
  • 瀇洋[wǎng yáng]
      汪洋,漫无边际。
  • 昌洋[chāng yáng]
      繁盛貌。
  • 方洋[fāng yáng]
      见“方羊”。
  • 本洋[běn yáng]
      旧时对流入中国的西班牙银元的俗称。明万历年间开始流入中国,清中叶流入最多。曾为我国长江流域的主要货币。,后墨西哥所铸“鹰洋”大量输入,渐取“本洋”地位而代之。
  • 汪洋[wāng yáng]
      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汪洋大海|一片汪洋。
  • 毫洋[háo yáng]
      旧时广东、广西等地区通行的本位货币。
  • 定洋[dìng yáng]
      定钱。
  • 白洋洋[bái yáng yáng]
      形容很明亮。
  • 汒洋[máng yáng]
      大水貌。亦指辽阔无际的水域。
  • 人洋[rén yáng]
      英国铸造的一种银元的俗称。因其上铸有人像,故名。
  • 走洋[zǒu yáng]
      指航行外洋。
  • 滂洋[pāng yáng]
      众多而广大。
  • 芒洋[máng yáng]
      1.亦作“茫洋”。亦作“芒羊”。 2.遨游驰骋﹑行动自如貌。 3.辽阔无边貌。 4.迷芒貌。
  • 乐洋洋[lè yáng yáng]
      欢乐的样子。
  • 鎗洋[qiāng yáng]
      金石声。借指文章音韵和谐响亮。
  • 鹰洋[yīng yáng]
      旧时在我国市面上流通过的墨西哥银币。正面图案为凸起的鹰。泛指银元。 旧时曾在我国市面上流通过的墨西哥银币,正面有凸起的鹰形
  • 眼白洋洋[yǎn bái yáng yáng]
      方言。白眼珠全露了出来,一动也不动的样子。形容发楞的情态。
  • 沸洋洋[fèi yáng yáng]
      形容议论纷纷。
  • 金洋[jīn yáng]
      金币。
  • 懒洋洋[lǎn yáng yáng]
      (懒洋洋的)没精打采的样子。
  • 重洋[chóng yáng]
      重重的海洋;远洋:重洋浩渺|远隔重洋,乡情依旧。
  • 通洋[tōng yáng]
      与海外往来。
  • 近洋[jìn yáng]
      距离大陆较近的海洋。如:近洋捕渔作业。
  • 出洋[chū yáng]
      泛指到外国去。 出国出洋留学
  • 枪洋[qiāng yáng]
      金石声。借指文章音韵和谐响亮。
  • 过零丁洋[guò líng dīng yáng]
      诗篇名。南宋文天祥作。零丁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当时作者已被元军俘虏。诗中回顾抗元事业的艰辛,表达决心以身殉国、誓不降敌的坚贞情操。最后二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 彷洋[páng yáng]
      见“彷徉”。
  • 北冰洋[běi bīng yáng]
      世界第四大洋。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绝大部分在北极圈内。面积1409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00米,是世界最小、最浅的大洋。常年不化的海冰覆盖面积广大,其余海面也多浮冰和冰山。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 三大洋[sān dà yáng]
      地球上的三个最大的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地球上的三个最大的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银洋[yín yáng]
      银圆。
  • 开洋[kāi yáng]
      〈方〉虾米(多指较大的)。
  • 太平洋[tài píng yáng]
      世界第一大洋。在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面积1796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028米,有一万多个岛屿,是世界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海洋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在世界各大洋中居首位。近海大陆架多石油和天然气,深海盆地有丰富的锰结核矿。在国际交通上具有重要意义。 水域的最大划分单元,面积达一亿六千五百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46%。太平洋西部以亚洲和大洋洲为界,东部以北美洲与南美洲为界
  • 济济洋洋[jì jì yáng yáng]
      盛美貌。
  • 英洋[yīng yáng]
      即鹰洋。旧时来自墨西哥的一种银元。
  • 漭洋洋[mǎng yáng yáng]
      广大无涯貌。
  • 潢洋[huáng yáng]
      1.宽阔貌;广大貌。 2.水深貌。
  • 钢洋[gāng yáng]
      银元的俗称。
  • 五大洋[wǔ dà yáng]
      全球水域的总称。旧分地球表面水域为五大区,称为五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南冰洋实为冰盖的大陆,今称南极洲。简称“五洋”。亦以泛指海洋。
  • 黑洋[hēi yáng]
      黑水洋的简称。
  • 飘洋[piāo yáng]
      渡洋远行。 出洋远行,同“漂洋”
  • 渔洋[yú yáng]
      清诗人王士禛别号“渔洋山人”。省称“渔洋”。
  • 漂洋[piāo yáng]
      渡洋远行。 渡洋远行漂洋去美洲
  • 马剑洋[mǎ jiàn yáng]
      荷兰银元。铸于十七﹑十八世纪,清乾隆年间流入中国。因币面图案是一骑马持剑的人像,故名。
  • 小洋[xiǎo yáng]
      指旧时货币“银角”。“大洋”的对称。银角初发行时﹐原系十进辅币﹐银角十角等于一元。后因铸造过滥﹑成色降低而贬值﹐需十一﹑二角才能兑银元一元。此后﹐贬值的银角就成为小洋。小洋一角一﹑二分合大洋一角。
  • 放洋[fàng yáng]
      ①旧时指出使外国或到外国留学 。②〈书〉船只出海航行。
  • 浩洋[hào yáng]
      1.水流广阔洪大貌。 2.泛指广大无际。
  • 鲲洋[kūn yáng]
      台湾的别名。台湾有七鲲身海口,故名。
  • 沕洋[mì yáng]
      渺茫无涯。
  • 黑水洋[hēi shuǐ yáng]
      宋元以来我国航海者对于今黄海分别称之为黄水洋﹑青水洋﹑黑水洋。大致长江口以北至淮河口海面含沙较多,水呈黄色,称为黄水洋;北纬34°东经122°附近一带海水较浅,水呈绿色,称为青水洋;北纬32°-36°﹑东经123°以东一带海水较深,水呈蓝色,称为黑水洋。
  • 票洋[piào yáng]
      即钞票。
  • 暖洋洋[nuǎn yáng yáng]
      形容温暖舒适。 温暖、舒适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 响洋[xiǎng yáng]
      旧时银元的俗称。

洋[yáng]字在中间的词语

  • 巡洋舰[xún yáng jiàn]
      主要在远洋活动的,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大型军舰。装备有火炮、舰空导弹、舰舰导弹、鱼雷、反潜武器、反潜直升机和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等。火力强,续航力较大,航速较高,是海战中的主要力量。
  • 布洋娃娃[bù yáng wá wa]
      用碎布,通常是用彩色花布做的玩具娃娃。 用碎布,通常是用彩色花布做的玩具娃娃
  • 十洋锦[shí yáng jǐn]
      花名。即十样锦。
  • 五洋杂货[wǔ yáng zá huò]
      旧称外国来的一些日用商品,如洋油﹑洋火﹑洋碱﹑洋蜡之类。亦泛指各种日用的零星货物。
  • 大洋盆地[dà yáng pén dì]
      简称“洋盆”。面积辽阔,四周较浅而中部较深的大洋底。深度2500大洋盆地6000米。为大洋的主体。其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78%。
  • 发洋财[fā yáng cái]
      原指在与外国人有关的活动中发财,后泛指获得意外的财物。
  • 拉洋片[lā yáng piān]
      一种民间文娱活动,在装有凸透镜的木箱中挂着各种画片,表演者一面拉换画片,一面说唱画片的内容。观众从透镜里可以看到放大的画面。也叫拉大片。
  • 捡洋捞[jiǎn yáng lāo]
      犹言发洋财。
  • 吃洋饭[chī yáng fàn]
      谓靠替外国人做事谋生。
  • 西洋景[xī yáng jǐng]
      见“西洋镜”。 一种民间娱乐装置,是若干幅可以左右推动的画片,观众从透镜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是西洋景物
  • 假洋鬼子[jiǎ yáng guǐ zi]
      鲁迅作品《阿Q正传》中的人物。在《不准革命》一章里,写钱府的大少爷“假洋鬼子”冒充革命而不准阿Q革命。后因以“假洋鬼子”比喻心胸狭隘﹑苛求于人而不准他人革命的人。
  • 西洋画[xī yáng huà]
      指西洋的各种绘画。因工具﹑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蜡笔画等。 按西洋方法画的各种画。可根据工具、材料不同,分铅笔画、油画、木炭画、水彩画、水粉画等。简称“西画”
  • 西洋参[xī yáng shēn]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似人参﹐但根状茎上的鳞片薄而早萎。原产于北美洲等地。我国引种栽培。根入药﹐性凉﹐味苦甘﹐有养阴﹑清火﹑生津等功能。 中药名。别名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主产美国、加拿大及法国
  • 北洋海军[běi yáng hǎi jūn]
      清政府的主要新式海军。1874年清政府筹划海防。次年命李鸿章督办海防,开办水师学堂,购置外国军舰,修筑旅顺和威海卫军港。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1888年制定《北洋海军章程》,编成北洋海军。计有大小军舰二十五艘,官兵四千余人。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覆灭。
  • 北洋军阀[běi yáng jūn fá]
      民国初年(1912-1927)代表北方封建势力的军阀集团,是清末北洋派势力的延续。最初的首领是袁世凯,袁死后分成几个派系,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先后控制了当时的北京政府,镇压革命力量,出卖国家主权,连年进行内战。 中国清代末期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1916年袁死后,分化为直、皖、奉三系,主要首领先后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各系军阀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混战。1926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1927年直系被国民革命军消灭。1928年
  • 跑洋河[pǎo yáng hé]
      方言。指为妓女拉客。
  • 开洋荤[kāi yáng hūn]
      比喻第一次(或难得一次)吃到﹑看到某种东西或初次经历某种事情。
  • 汉洋江[hàn yáng jiāng]
      见“汉阳江”。
  • 海洋权[hǎi yáng quán]
      沿海国家对距离海岸线一定宽度的海域及其资源的所有权。
  • 西洋人[xī yáng rén]
    1. 平洋地[píng yáng dì]
        平地。
    2. 海洋公园[hǎi yáng gōng yuán]
        在香港南部海洋公园道,临海依山而建。1977年1月建成开放。占地87万平方米,分山上和山下两部分,由缆车相连。包括海洋天地、儿童王国、水上乐园等八组景点。公园布局巧妙,景色优美,为香港游览胜地。
    3. 捡洋落儿[jiǎn yáng làor]
        〈方〉原指捡拾外国人丢弃的物品,后泛指得到意外的财物或好处。 〈方〉∶泛指得到意外的财物或好处
    4. 白洋淀[bái yáng diàn]
        河北省中部淡水湖。由白洋淀等一百四十多个大小淀泊组成的淡水湖群的总称。总面积366平方千米。在海河五大支流之一大清河南支中游,对大清河洪水有滞缓作用。盛产水产品和芦苇。
    5. 走洋脚[zǒu yáng jiǎo]
        指在山林中替外商载运货物的马帮。
    6. 海洋生物[hǎi yáng shēng wù]
        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和植物。
    7. 西洋镜[xī yáng jìng]
        1.亦作“西洋景”。 2.民间一种供娱乐用的装置﹐匣子里装着画片﹐匣子上有放大镜﹐可见放大的画面。因最初画片多西洋画﹐故名。 3.比喻故弄玄虚借以骗人的行为或手法。
    8. 海洋潮汐[hǎi yáng cháo xī]
        习称“海潮”。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各处的引力不同所引起的海面水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一般一地的潮位每昼夜有两次涨落:一次在白天,称为“潮”;一次在晚上,称为“汐”,合称“潮汐”。
    9. 装洋吃相[zhuāng yáng chī xiàng]
        假装糊涂。